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新诗论文

白、黄、红:中国纯诗的三原色--二三十年代纯诗理论的发生机制及其思考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绪论第8-13页
 第一章 纯诗理论的背景第13-25页
 第一节 国内的诗歌形势第13-17页
  一 新文学运动第13-14页
  二 前期创造社第14-16页
  三 新格律诗第16-17页
 第二节 古典诗学体系第17-19页
 第三节 法国的纯诗理论第19-25页
  一 纯诗理论的渊源第19-20页
  二 法国象征主义第20-22页
  三 马拉美的诗学理论第22-23页
  四 瓦雷里的诗学理论第23-25页
第二章 中国纯诗理论的发展历程第25-47页
 第一节 “3+2”的背景融合第25-27页
  一 两股潮流的交锋第25-26页
  二 三种颜色的融合第26-27页
 第二节 穆木天的诗学观第27-32页
  一 早期诗学第27-31页
  二 后期诗学第31-32页
 第三节 王独清的诗学观第32-36页
  一 “情、音、色、力”第32-34页
  二 其他观点第34-36页
  三 总结第36页
 第四节 梁宗岱的诗学观第36-41页
  一 纯诗第36-38页
  二 格律第38-39页
  三 象征第39-40页
  四 总结第40-41页
 第五节 戴望舒的诗学观第41-45页
  一 《望舒诗论》第41-44页
  二 情感第44-45页
 第六节 纯诗理论的衰亡第45-47页
第三章 纯诗的理论分析第47-61页
 第一节 纯诗的本体探讨第47-53页
  一 意识形态第47-48页
  二 结构第48-51页
  三 世界第51-53页
 第二节 纯诗的形式问题第53-58页
  一 语言第53-56页
  二 音韵第56-58页
 第三节 纯诗的情绪问题第58-61页
结语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70页
后记第70-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研究
下一篇:柴油机ISG混合动力系统瞬态过程优化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