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法制备人造金红石新工艺及设备研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目录 | 第13-1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9-43页 |
·引言 | 第19页 |
·人造金红石现有的生产方法 | 第19-23页 |
·电热法 | 第20页 |
·还原锈蚀法 | 第20页 |
·酸浸法 | 第20-23页 |
·亚熔盐法及选择性析出技术 | 第23页 |
·高钛渣的生产和应用 | 第23-24页 |
·高钛渣的生产工艺 | 第23页 |
·国内外高钛渣的生产情况 | 第23-24页 |
·高钛渣的应用 | 第24页 |
·生产人造金红石的紧迫性 | 第24-25页 |
·微波加热的特点 | 第25页 |
·矿物在微波场中的升温特性 | 第25-26页 |
·微波加热在冶金单元中的应用 | 第26-35页 |
·微波助磨及微波预处理 | 第26-27页 |
·微波干燥 | 第27-28页 |
·微波煅烧 | 第28页 |
·微波焙烧 | 第28-29页 |
·微波碳热还原 | 第29-30页 |
·微波浸出 | 第30页 |
·微波烧结 | 第30-32页 |
·微波加热在钛冶金中的应用 | 第32-35页 |
·微波高温反应器的研究现状 | 第35-38页 |
·均相反应器的分类 | 第38-39页 |
·论文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39-43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43-49页 |
·实验原料及设备 | 第43-44页 |
·实验原料 | 第43页 |
·主要实验设备 | 第43-44页 |
·原料的化学分析 | 第44-47页 |
·二氧化钛的测定 | 第44-45页 |
·低价钛的测定 | 第45-46页 |
·全铁的测定 | 第46-47页 |
·原料的分析表征方法 | 第47-48页 |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47页 |
·SEM-EDAX分析 | 第47页 |
·Raman光谱分析 | 第47页 |
·FT-IR光谱分析 | 第47-48页 |
·热重分析 | 第48页 |
·计算分析软件 | 第48-49页 |
·XRD图谱分析软件 | 第48页 |
·工艺参数优化软件 | 第48-49页 |
第三章 常规加热焙烧高钛渣实验研究 | 第49-83页 |
·前言 | 第49页 |
·实验方法 | 第49-55页 |
·实验原料 | 第49-55页 |
·实验方法 | 第55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5-74页 |
·焙烧温度对样品质量的影响 | 第55-57页 |
·焙烧温度对硫、碳脱除的影响 | 第57-58页 |
·焙烧温度对二氧化钛相变的影响 | 第58-61页 |
·保温时间对样品质量的影响 | 第61-62页 |
·保温时间对硫、碳脱除的影响 | 第62-64页 |
·保温时间对二氧化钛相变的影响 | 第64-66页 |
·样品的SEM-EDAX分析 | 第66-69页 |
·样品的Raman光谱分析 | 第69-71页 |
·样品的FT-IR光谱分析 | 第71-74页 |
·常规加热焙烧高钛渣工艺的响应曲面法优化 | 第74-81页 |
·实验设计 | 第74-76页 |
·方差分析 | 第76-78页 |
·响应曲面优化 | 第78-81页 |
·模型验证及优化条件 | 第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第四章 微波加热焙烧高钛渣实验研究 | 第83-123页 |
·前言 | 第83页 |
·高钛渣在微波场中的吸波特性研究 | 第83-91页 |
·微波吸波特性测试原理 | 第83-85页 |
·微波吸波特性测试装置 | 第85-86页 |
·测试方法 | 第86页 |
·测试结果 | 第86-91页 |
·高钛渣在微波场中的升温特性的研究 | 第91-93页 |
·微波加热装置示意图 | 第91-92页 |
·高钛渣在微波场中的升温曲线 | 第92-93页 |
·微波加热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93-113页 |
·微波焙烧温度对样品质量的影响 | 第93-94页 |
·微波焙烧温度对硫、碳脱除的影响 | 第94-96页 |
·微波焙烧温度对二氧化钛相变的影响 | 第96-100页 |
·微波加热保温时间对样品质量的影响 | 第100-101页 |
·微波加热保温时间对硫、碳脱除的影响 | 第101-102页 |
·微波加热保温时间对二氧化钛相变的影响 | 第102-105页 |
·样品SEM-EDAX分析 | 第105-108页 |
·样品的Raman光谱分析 | 第108-111页 |
·样品的FT-IR光谱分析 | 第111-113页 |
·微波加热焙烧高钛渣工艺的响应曲面法优化 | 第113-119页 |
·实验设计 | 第113-115页 |
·方差分析 | 第115-117页 |
·响应曲面优化 | 第117-119页 |
·模型验证及优化条件 | 第1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19-123页 |
第五章 微波焙烧产物的选矿实验研究 | 第123-133页 |
·前言 | 第123页 |
·微波焙烧产物磁选实验研究 | 第123-127页 |
·微波焙烧产物磁选实验工艺流程 | 第123-124页 |
·磨矿时间对磁选精矿产率的影响 | 第124-125页 |
·磁选电流对磁选精矿含量的影响 | 第125-127页 |
·微波焙烧产品的浮选实验研究 | 第127-130页 |
·微波焙烧产品的浮选实验工艺流程 | 第127页 |
·抑制剂CMC用量实验研究 | 第127-129页 |
·捕收剂羟肟酸用量实验研究 | 第129-130页 |
·微波焙烧产品选矿联合工艺流程 | 第130页 |
·产品性能 | 第130-131页 |
·本章小结 | 第131-133页 |
第六章 微波高温管式反应器的研制 | 第133-165页 |
·前言 | 第133-134页 |
·微波高温管式反应器系统组成 | 第134-135页 |
·微波谐振腔的设计 | 第135-145页 |
·微波谐振腔的选择 | 第135-136页 |
·微波谐振腔的基本特性参量 | 第136-140页 |
·微波谐振腔腔体尺寸设计 | 第140-142页 |
·谐振腔材料的选取 | 第142-143页 |
·可拆卸的微波谐振腔 | 第143-145页 |
·微波功率源系统设计 | 第145-152页 |
·磁控管的选型 | 第146-147页 |
·电源设计 | 第147-148页 |
·冷却系统设计 | 第148-152页 |
·波导设计 | 第152-154页 |
·功率馈口的选择 | 第154-155页 |
·陶瓷管及其附属结构 | 第155-159页 |
·陶瓷管材料的选择 | 第155页 |
·陶瓷管在微波谐振腔中的位置选择 | 第155-156页 |
·陶瓷管保温层的设计 | 第156页 |
·炉门设计 | 第156-157页 |
·保护气体连接装置设计 | 第157-159页 |
·测温装置设计 | 第159-160页 |
·微波高温管式反应器安全性测量 | 第160-161页 |
·微波高温管式反应器 | 第161-163页 |
·本章小结 | 第163-165页 |
第七章 微波高温管式反应器绿色性评价 | 第165-177页 |
·绿色制造概述 | 第165-166页 |
·绿色制造和绿色评价的产生 | 第165-166页 |
·绿色制造的内涵 | 第166页 |
·微波高温管式反应器绿色性评价 | 第166-168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原则 | 第167页 |
·产品绿色性评价的评价层次结构 | 第167-168页 |
·绿色性评价的数学模型 | 第168-172页 |
·评价方面、评价因素集 | 第168-169页 |
·评价方面、评价因素权重系数矩阵 | 第169-171页 |
·各级模糊评价矩阵 | 第171-172页 |
·评价等级集 | 第172页 |
·各级模糊评价评价矩阵 | 第172页 |
·案例分析 | 第172-175页 |
·本章小结 | 第175-177页 |
第八章 结论及创新点 | 第177-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183-209页 |
致谢 | 第209-211页 |
附录 | 第211-217页 |
附件 | 第217-2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