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中学隐性德育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1章 绪论第8-13页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8-9页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第8页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第8-9页
   ·相关的研究现状第9-11页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1页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与不足第11-13页
第2章 中学隐性德育的涵义及特征第13-17页
   ·中学隐性德育的涵义第13-14页
   ·中学隐性德育的基本特征第14-17页
     ·开放性和主体性第14-15页
     ·潜蕴性和主动性第15页
     ·德育性和素质性第15-16页
     ·中、长期的预期性和引导性第16-17页
第3章 中学隐性德育的表现形式和功能第17-23页
   ·中学隐性德育的表现形式第17-20页
     ·物质环境第17页
     ·精神环境第17-18页
     ·教师素质第18-19页
     ·课程形式第19页
     ·规章制度第19-20页
   ·中学隐性德育的功能第20-23页
     ·全面渗透于中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全方位的影响第20-21页
     ·能有效抑制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在德育中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的有机整合第21页
     ·有利于隐性德育与显性德育的互补,全面提升德育实效第21-23页
第4章 发挥中学隐性德育功能的策略分析第23-34页
   ·强化教育者的隐性德育观念第23-25页
     ·转变德育观第23-24页
     ·树立环境德育观第24页
     ·树立全员德育观第24-25页
   ·提高教育者的综合素质,更好地发挥中学隐性德育的功能第25-27页
     ·帮助教育者树立身教重于言教的观念第25-26页
     ·帮助教育者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第26-27页
   ·开发利用中学的隐性德育资源,充分发挥隐性德育的功能第27-32页
     ·充分发挥学校环境的育人作用第27-28页
     ·加快开发和利用中学隐性德育载体第28-32页
   ·实现隐性德育与显性德育的有机结合第32-34页
     ·坚持显性德育的主导地位第32-33页
     ·重视隐性德育功能的发挥第33-34页
结论第34-35页
参考文献第35-38页
致谢第38-3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39页

论文共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组对比试验中两名国内初中数学理解活动的回归性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下一篇:高中生的政治素养探究--基于高中政治课有效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