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前言 | 第10-29页 |
一、本文的选题意义及写作目的 | 第10页 |
二、中世纪妇女修道研究综述 | 第10-25页 |
三、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25页 |
四、有关概念的界定 | 第25-27页 |
五、本课题对论述的时间、地域和主体的限定 | 第27-28页 |
六、本课题的基本结构和内容 | 第28-29页 |
第一章 个案描述 | 第29-40页 |
第一节 法兰克王后拉德贡德(约520-587) | 第29-31页 |
一、贵族身份 | 第29页 |
二、采用原因 | 第29-30页 |
三、入院经历 | 第30-31页 |
第二节 宾根的希尔德加德(1098-1179) | 第31-34页 |
一、贵族身份 | 第32页 |
二、采用原因 | 第32-33页 |
三、入院经历 | 第33-34页 |
第三节 阿贝拉尔的情人爱洛依丝(1100-1163/4) | 第34-36页 |
一、贵族身份 | 第34页 |
二、采用原因 | 第34-35页 |
三、入院经历 | 第35-36页 |
第四节 苏格兰公主伊迪丝(1080-1118) | 第36-40页 |
一、贵族身份 | 第37页 |
二、采用原因 | 第37页 |
三、入院经历 | 第37-40页 |
第二章 条件限制 | 第40-48页 |
第一节 修女院的主体 | 第40-42页 |
一、修女院的主体 | 第40-41页 |
二、出身低下的修女 | 第41-42页 |
第二节 财产限制 | 第42-45页 |
一、入院捐赠 | 第42-44页 |
二、入院捐赠的特点 | 第44-45页 |
第三节 血统限制 | 第45-48页 |
一、血统限制 | 第45-46页 |
二、血统限制的目的 | 第46-48页 |
第三章 宗教氛围 | 第48-68页 |
第一节 教会的妇女观 | 第48-53页 |
一、厌女观(Misogyny) | 第48-50页 |
二、贞女观 | 第50-53页 |
第二节 皈依时代的妇女修道 | 第53-58页 |
一、马克斯·韦伯(Max Weber)提出的宗教运动模式 | 第53-54页 |
二、早期教会对妇女的接纳 | 第54-55页 |
三、妇女修道的黄金时代 | 第55-57页 |
四、主教的推动作用 | 第57-58页 |
第三节 教会改革后的妇女修道 | 第58-64页 |
一、教会改革 | 第58-59页 |
二、改革修会的妇女修道 | 第59-61页 |
三、接纳妇女的新修会 | 第61-64页 |
第四节 修女院的教育功能 | 第64-68页 |
一、修道院是文化中心 | 第64-65页 |
二、修道院是教育中心 | 第65页 |
三、贵族妇女在修女院受教育的目的 | 第65-68页 |
第四章 世俗需要 | 第68-78页 |
第一节 世俗贵族的需求 | 第68-70页 |
一、政治地位与精神诉求 | 第68-69页 |
二、经济地位与灵魂堕落 | 第69页 |
三、军事地位与暴力死亡 | 第69-70页 |
四、女亲属的代祷作用(intercession) | 第70页 |
第二节 贵族妇女修道的有利环境 | 第70-75页 |
一、政权分散的时代 | 第71-73页 |
二、经济发展的时代 | 第73-74页 |
三、社会稳定的时代 | 第74-75页 |
第三节 世俗社会对贞洁妇女的态度 | 第75-78页 |
一、世俗社会需要妇女贞洁 | 第75-76页 |
二、社会对贞洁妇女的颂扬 | 第76-78页 |
第五章 家庭因素 | 第78-94页 |
第一节 妇女的选择权 | 第78-82页 |
一、妇女的家庭地位 | 第78-81页 |
二、妇女的选择权 | 第81-82页 |
第二节 神圣供奉(Oblation) | 第82-85页 |
一、神圣供奉 | 第82-84页 |
二、女孩的神圣供奉 | 第84-85页 |
第三节 家庭的实际考虑 | 第85-94页 |
一、经济考虑 | 第86-89页 |
二、安置病残者 | 第89-90页 |
三、案例说明 | 第90-94页 |
第六章 女性处境 | 第94-110页 |
第一节 中世纪妇女的两大生活出路 | 第94-105页 |
一、结婚与不婚 | 第94-95页 |
二、修女之外的其它出路 | 第95-100页 |
三、婚姻与修道 | 第100-105页 |
第二节 超越性别限制(transcends gender) | 第105-110页 |
一、平等 | 第106页 |
二、优越性 | 第106-110页 |
结论 | 第110-111页 |
参考书目 | 第111-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