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2页 |
1 前言 | 第12-21页 |
·UV-B辐射增强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12-14页 |
·对植物植株形态的影响 | 第12-13页 |
·对植物授粉和开花的影响 | 第13页 |
·对植物总生物量和经济产量的影响 | 第13-14页 |
·植物对UV-B辐射增强响应的生理生化基础 | 第14-15页 |
·对植物细胞膜及其氧化系统的影响 | 第14页 |
·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14页 |
·对植物呼吸作用的影响 | 第14页 |
·对植物内源调节物质的影响 | 第14-15页 |
·植物对UV-B辐射增强的分子响应机制 | 第15-16页 |
·DNA的损伤合修复 | 第15页 |
·对植物基因表达和调节的 | 第15-16页 |
·植物对UV-B辐射增强的抗性遗传与QTL定位 | 第16页 |
·与本研究有关的基因定位方法评述 | 第16-20页 |
·传统数量学研究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 第16页 |
·分子标记连锁遗传图谱的构建 | 第16-19页 |
·QTL效应、上位性效应及其与环境互作 | 第19-20页 |
·本研究的内容与特点 | 第20-2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23页 |
·水稻RIL群体的分子标记遗传图谱的构建 | 第21-22页 |
·材料 | 第21页 |
·方法 | 第21-22页 |
·水稻抗UV-B的QTL分析 | 第22-23页 |
·供试材料 | 第22页 |
·实验设计 | 第22页 |
·水稻抗UV-B的性状指标测定 | 第22页 |
·数据处理 | 第22-23页 |
·QTL定位分析 | 第2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3-39页 |
·水稻RIL群体遗传图谱的构建 | 第23-25页 |
·水稻抗UV-B的QTL分析 | 第25-39页 |
·水稻抗UV-B的性状表现 | 第25-29页 |
·水稻抗UV-B的QTLs定位 | 第29-39页 |
4 结论与讨论 | 第39-43页 |
·关于新构建的分子标记遗传图 | 第39页 |
·水稻抗UV-B的QTL分析 | 第39-43页 |
·水稻抗UV-B的指标 | 第39-40页 |
·QTLs及其与环境互作 | 第40页 |
·水稻抗UV-B的相关性状存在"一因多效"或"基因连锁" | 第40-41页 |
·水稻抗UV-B的辐射增强的上位性效应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9页 |
附录Ⅰ 实验方法及浓液配置 | 第49-54页 |
附录Ⅱ 本研究中所用到的SSR引物序列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