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7-10页 |
第一章 历史背景与理论分析 | 第10-19页 |
第一节 吉普赛问题:历史的回顾 | 第10-12页 |
一、吉普赛人的历史 | 第10-11页 |
二、吉普赛人受到的迫害 | 第11-12页 |
第二节 作为“他者”的吉普赛人 | 第12-19页 |
一、后殖民主义中的“他者 | 第12-15页 |
二、女性主义批评中的“他者” | 第15-16页 |
三、比较文学中的“他者” | 第16-19页 |
第二章 吉普赛人形象及其分类 | 第19-33页 |
第一节 能歌善舞的吉普赛人 | 第19-21页 |
第二节 擅长算命占卜的吉普赛人 | 第21-24页 |
第三节 偷窃的吉普赛人 | 第24-27页 |
第四节 流浪的杂耍艺人 | 第27-30页 |
第五节 吉普赛人作为“他者”的同与异 | 第30-33页 |
第三章 “永远的异乡客”:对吉普赛人形象的多维解读 | 第33-50页 |
第一节 后殖民主义视阈下的吉普赛人形象 | 第33-34页 |
第二节 叙事学视阈下的吉普赛人形象 | 第34-42页 |
一、吉普赛女郎:天使化和妖魔化 | 第34-41页 |
二、吉普赛男性:缺席、背景化或失语 | 第41-42页 |
第三节 比较文学形象学视阈下的吉普赛人形象 | 第42-50页 |
结语 | 第50-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后记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