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要 | 第1-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1页 |
| ·论文研究目的 | 第7-8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0-11页 |
| 第二章 视频编码标准概述 | 第11-18页 |
| ·概述 | 第11-13页 |
| ·MPEG系列标准 | 第13-17页 |
| ·MPEG-1 标准 | 第14页 |
| ·MPEG-2 标准 | 第14-15页 |
| ·MPEG-4 标准 | 第15-16页 |
| ·MPEG-7 标准 | 第16-17页 |
| ·H.264 与MPEG系列标准 | 第17-18页 |
| 第三章 H.264 标准及其新技术 | 第18-38页 |
| ·H.264 标准概述 | 第18-19页 |
| ·标准发展历程 | 第18页 |
| ·标准框架 | 第18-19页 |
| ·H.264 标准的新技术 | 第19-35页 |
| ·宏块预测 | 第19-31页 |
| ·去块效应滤波器 | 第31-34页 |
| ·变换与量化 | 第34-35页 |
| ·仿真实验 | 第35-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四章 TURBO码的原理 | 第38-51页 |
| ·TURBO码的产生 | 第38-39页 |
| ·TURBO码编码器的结构 | 第39-44页 |
| ·分量编码器 | 第39-40页 |
| ·交织器 | 第40-43页 |
| ·删余矩阵 | 第43-44页 |
| ·解码器 | 第44-49页 |
| ·译码原理 | 第44-45页 |
| ·MAP译码器 | 第45-49页 |
| ·TURBO码的抗误码性能 | 第49-50页 |
| ·总结 | 第50-51页 |
| 第五章 基于H.264 和TURBO码的信源信道联合解码 | 第51-62页 |
| ·针对孤立比特错误的信源信道联合解码方案 | 第51-52页 |
| ·针对丢包现象的信源信道联合解码方案 | 第52-55页 |
| ·基于TURBO码和H.264 的信源信道联合解码 | 第55-61页 |
| ·Turbo编解码方案 | 第55-56页 |
| ·候选视频包生成器 | 第56-57页 |
| ·H.264 句法检测器 | 第57页 |
| ·外部信息更改器 | 第57-58页 |
| ·仿真结果 | 第58-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获奖励 | 第68-69页 |
| 摘要 | 第69-71页 |
| ABSTRACT | 第71-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