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1页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研究主要内容 | 第8-9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9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9-11页 |
第2章 综合评价理论基础研究 | 第11-14页 |
·综合评价的含义 | 第11页 |
·综合评价的种类 | 第11-12页 |
·综合评价的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综合评价的步骤 | 第13-14页 |
第3章 国内外可以借鉴的评价体系分析 | 第14-30页 |
·国外相关指标体系 | 第14-19页 |
·“英格尔斯”现代化指标体系 | 第14-15页 |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 第15-17页 |
·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 | 第17-18页 |
·人类发展指数体系 | 第18-19页 |
·国内相关指标体系 | 第19-27页 |
·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体系 | 第19-20页 |
·中国县(市)社会经济综合指标发展指数测评指标体系 | 第20-22页 |
·“小康”指标体系 | 第22-24页 |
·“现代化”指标体系 | 第24-25页 |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 第25-27页 |
·中长期发展计划( 规划) 指标体系 | 第27页 |
·分析和借鉴 | 第27-30页 |
·在涵盖范围和空间尺度方面存在问题 | 第27-28页 |
·指标体系应可操作,数据亦应易获取,可量化 | 第28页 |
·指标体系要体现“现时性”,与科学发展观衔接 | 第28页 |
·静念指标占绝大多数,动静结合的指标体系很少 | 第28-29页 |
·不能反映现阶段的发展问题,考核、督促作用弱 | 第29-30页 |
第4章 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 第30-55页 |
·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第30-44页 |
·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 第30页 |
·县域综合评价体系的功能定位 | 第30-31页 |
·综合评价体系的设计依据 | 第31-33页 |
·评价指标选取 | 第33-36页 |
·评价指标内涵说明 | 第36-44页 |
·评价指标类型的同向化处理 | 第44-45页 |
·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 | 第45-46页 |
·“标准化”处理法 | 第45页 |
·极值处理法 | 第45页 |
·功效系数法 | 第45-46页 |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的方法 | 第46-53页 |
·主观赋权法确定权重 | 第46-49页 |
·客观赋权法确定权重 | 第49-51页 |
·综合集成赋权法 | 第51-53页 |
·综合指数模型的建立 | 第53-55页 |
·传统的指标合成方法 | 第53-54页 |
·多元统计指标合成法 | 第54-55页 |
第5章 大连市涉农(区、市)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实证研究 | 第55-74页 |
·大连市涉农(区、市)县经济社会发展特点 | 第55-57页 |
·计算机辅助评价实施 | 第57-68页 |
·数据来源及计算 | 第58页 |
·原始指标一览表 | 第58-62页 |
·标准化指标表 | 第62-66页 |
·权重最终确定表 | 第66-68页 |
·大连市涉农(区、市)县综合评价与分析 | 第68-69页 |
·大连市涉农(区、市)县单项评价与分析 | 第69-72页 |
·提出对策建议 | 第72-74页 |
·各地应因地制宜,提出解决的方案措施 | 第72页 |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全面发展 | 第72页 |
·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村经济结构 | 第72-73页 |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做强做大龙头企业 | 第73页 |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高自主增长能力 | 第73-74页 |
第6章 论文研究结论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