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8页 |
导言 | 第8-12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9页 |
二、研究方法与篇章结构 | 第9-10页 |
三、论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 第10-12页 |
第一部分 遗产税制度的理论分析 | 第12-20页 |
一、遗产税制度的本质 | 第12-14页 |
(一) 遗产税的内涵与性质 | 第12页 |
(二) 征收遗产税的理论依据 | 第12-14页 |
二、遗产税的起源和发展 | 第14-17页 |
(一) 遗产税的起源 | 第14-15页 |
(二) 遗产税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分析 | 第15-17页 |
三、遗产税制度的框架 | 第17-20页 |
(一) 遗产税制度的基本组成要素 | 第17页 |
(二) 遗产税制度的类型 | 第17-20页 |
第二部分 外国的遗产税制度 | 第20-34页 |
一、世界各国征收遗产税的基本情况及分析 | 第20-21页 |
(一) 各国遗产税的现状 | 第20页 |
(二) 对各国征收遗产税情况的基本分析 | 第20-21页 |
二、美国的遗产税制度 | 第21-24页 |
(一) 美国遗产税制度的发展 | 第21-22页 |
(二) 美国遗产税制度的基本内容 | 第22-24页 |
三、英国的遗产税制度 | 第24-26页 |
(一) 英国遗产税制度的概况 | 第24-25页 |
(二) 英国遗产税制度的基本内容 | 第25-26页 |
四、日本的遗产税制度 | 第26-28页 |
(一) 遗产税 | 第26-27页 |
(二) 赠与税 | 第27-28页 |
五、世界各国遗产税制度比较 | 第28-32页 |
(一) 遗产税制度类型比较 | 第28-29页 |
(二) 遗产税制要素比较 | 第29-31页 |
(三) 遗产税税收负担比较 | 第31页 |
(四) 遗产税和赠与税的配合模式比较 | 第31-32页 |
六、对我国开征遗产税的启示 | 第32-34页 |
第三部分 我国目前开征遗产税的条件分析 | 第34-44页 |
一、我国开征遗产税的国际环境 | 第34-35页 |
(一) 经济发展,加入WTO,为征收遗产税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 | 第34页 |
(二) 对我国开征遗产税现有的税收环境分析 | 第34-35页 |
二、我国开征遗产税的国内环境 | 第35-38页 |
(一) 开征遗产税的社会经济环境 | 第35页 |
(二) 我国目前税制体系与开征遗产税的关系 | 第35-36页 |
(三) 在我开征遗产税的有利条件 | 第36-38页 |
三、我国开征遗产税的理由 | 第38-42页 |
(一) 必要性 | 第38-41页 |
(二) 开征遗产税的积极意义 | 第41-42页 |
四、目前我国开征遗产税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 第42-44页 |
第四部分 政策建议 | 第44-64页 |
一、我国遗产税制度模式的选择分析 | 第44-46页 |
(一) 排除混合遗产税制 | 第44页 |
(二) 排除分遗产税制 | 第44-46页 |
(三) 我国应该选择总遗产税制 | 第46页 |
二、处理好遗产税和赠与税的关系 | 第46-48页 |
(一) 其他国家遗产税和赠与税的关系 | 第46-47页 |
(二) 我国遗产税和赠与税的关系 | 第47-48页 |
三、遗产税制度基本组成要素的确定 | 第48-54页 |
(一) 纳税人 | 第48页 |
(二) 征税对象 | 第48-49页 |
(三) 征税范围 | 第49页 |
(四) 免征项目 | 第49-51页 |
(五) 税基 | 第51-52页 |
(六) 起征点 | 第52页 |
(七) 税率 | 第52-53页 |
(八) 遗产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 第53-54页 |
(九) 税收征管 | 第54页 |
四、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征遗产税 | 第54-56页 |
(一) 加强宣传 | 第54-55页 |
(二) 开征时机 | 第55页 |
(三) 出台时间 | 第55页 |
(四) 实施步骤 | 第55-56页 |
(五) 确保有效实施 | 第56页 |
五、开征遗产税的相关配套制度 | 第56-64页 |
(一) 建立公民的死亡报告制度 | 第56-57页 |
(二) 健全个人收入申报和财产登记制度 | 第57-60页 |
(三) 个人财产评估制度 | 第60-62页 |
(四) 建立遗产税管理制度 | 第62页 |
(五) 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后记 | 第66-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