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双语教育述评—CLIL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绪论 | 第13-19页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三、研究目标、方法与框架 | 第18-19页 |
第一章 欧盟双语教育发展概况 | 第19-23页 |
一、CLIL发展规模 | 第19-21页 |
二、CLIL学生甄选 | 第21页 |
三、开展CLIL的科目 | 第21页 |
四、目标语接触量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欧盟双语教育理论基础 | 第23-29页 |
一、外延性理论基础 | 第24-26页 |
(一) 语言学基础 | 第24-25页 |
(二) 心理学基础 | 第25-26页 |
(三) 教育学基础 | 第26页 |
(四) 社会学基础 | 第26页 |
二、内含性理论基础 | 第26-29页 |
(一) 阈限理论 | 第26-28页 |
(二) 兰伯特态度—动机模式 | 第28页 |
(三) 加德纳社会—教育模式 | 第28-29页 |
第三章 欧盟双语课程设计 | 第29-35页 |
一、CLIL课程政策 | 第29页 |
二、4Cs课程—CLIL的教学手段 | 第29-33页 |
(一) 内容(Content) | 第30-31页 |
(二) 交际(Communication) | 第31-32页 |
(三) 认知(Cognition) | 第32-33页 |
(四) 文化(Cultures) | 第33页 |
三、CLIL课程实施实例 | 第33-35页 |
第四章 欧盟双语教育评价 | 第35-40页 |
一、评价领域 | 第35-38页 |
(一) 目标评价 | 第35页 |
(二) 学生评价 | 第35-37页 |
(三) 双语教师评价 | 第37页 |
(四) 双语课堂评价 | 第37-38页 |
(五) 双语教学质量评价 | 第38页 |
二、评价步骤 | 第38-40页 |
(一) 设计评价方案,成立评价组织机构 | 第38页 |
(二) 编制评价标准,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 第38-39页 |
(三) 收集评价信息,处理评价资料 | 第39页 |
(四) 做出评价结论,反馈评价结果 | 第39-40页 |
第五章 个案研究:德国模式的CLIL | 第40-48页 |
一、德国CLIL的语言学、教育学背景 | 第40页 |
二、德国学校体系中的CLIL | 第40-45页 |
(一) CLIL在德国的发展史 | 第40-41页 |
(二) 德国学校体系中CLIL的组成 | 第41-43页 |
(三) 学校引入CLIL的目的 | 第43-44页 |
(四) 未来计划 | 第44-45页 |
三、德国CLIL的发展趋势 | 第45-48页 |
(一) 课程 | 第45页 |
(二) 学生甄选 | 第45页 |
(三) 语言教学法 | 第45页 |
(四) 内容教学法 | 第45-46页 |
(五) 教材 | 第46页 |
(六) 学生评价 | 第46页 |
(七) 教师培训 | 第46-47页 |
(八) 小结 | 第47-48页 |
结语 | 第48-52页 |
一、欧盟CLIL的发展瓶颈 | 第48-50页 |
(一) 师资缺乏 | 第48-49页 |
(二) 立法局限 | 第49页 |
(三) 花费昂贵 | 第49页 |
(四) 教材缺乏 | 第49-50页 |
二、欧盟CLIL对我国双语教学的启示 | 第50-52页 |
(一) 第二语言的学习时间量 | 第50页 |
(二) 语言与内容的纳入 | 第50页 |
(三) 学生的输出需要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后记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