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一、绪论 | 第9-14页 |
(一)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 国外研究情况 | 第11页 |
2. 国内研究情况 | 第11-12页 |
(三) 研究的方法 | 第12-13页 |
1. 文献研究法 | 第12页 |
2. 案例分析法 | 第12页 |
3. 自然实验法 | 第12页 |
4. 访谈法 | 第12-13页 |
(四) 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二、数学习题的相关理论 | 第14-32页 |
(一) 数学习题的概念 | 第14页 |
(二) 数学习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与作用 | 第14-20页 |
1. 数学习题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及重新审视的必要性 | 第14-15页 |
2. 习题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 第15-20页 |
(三) 数学习题的分类 | 第20-22页 |
(四) 初中数学习题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思想方法 | 第22-32页 |
1. 转化思想 | 第22-24页 |
2. 数形结合思想 | 第24-26页 |
3. 整体思想 | 第26页 |
4. 分类讨论思想 | 第26-28页 |
5. 函数与方程思想 | 第28-32页 |
三、初中数学不同习题类型的习题解决中的错误原因分析 | 第32-38页 |
(一) 求解题中错因分析 | 第32-35页 |
1. 知识混淆,理解偏差 | 第32页 |
2. 运算能力差,造成计算失误 | 第32-33页 |
3. 忽视范围,产生错误 | 第33页 |
4. 分类不当,形成失误 | 第33-34页 |
5. 应用意识差,数学建模困难 | 第34-35页 |
(二) 证明题中错因分析 | 第35-38页 |
1. 作图不当,形成失误 | 第35-36页 |
2. 推理不严谨,形成论证错误 | 第36-37页 |
3. 论据错误,导致论证无效 | 第37-38页 |
四、初中数学学科的不同分支习题解决中的错误原因分析 | 第38-56页 |
(一) 代数题中错因分析及教学建议 | 第38-45页 |
1. 数与式中易错点分析与方法总结 | 第38-39页 |
2. 方程与不等式中易错点分析与方法总结 | 第39-42页 |
3. 函数中易错点分析与方法总结 | 第42-45页 |
(二) 几何题中错因分析及教学建议 | 第45-53页 |
1. 三角形中易错点分析与方法总结 | 第45-49页 |
2. 多边形中易错点分析与方法总结 | 第49-51页 |
3. 圆中易错点分析与方法总结 | 第51-53页 |
(三) 统计与概率题中错因分析及教学建议 | 第53-56页 |
1. 统计与概率题中易错点 | 第53页 |
2. 典型例题分析 | 第53-55页 |
3. 教学建议 | 第55-56页 |
五、初中数学习题解决的基本策略 | 第56-75页 |
(一) 审题策略——精审题意,严把条件 | 第56-58页 |
(二) 分析策略——抓住特征,寻求启示 | 第58-60页 |
(三) 联系策略——纵横交错,贯通思路 | 第60-62页 |
(四) 方法策略——寻求方法,解决问题 | 第62-75页 |
结语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