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锺书翻译思想研究
谢辞 | 第1-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6页 |
引言 | 第16-24页 |
第一章 钱锺书与翻译历史 | 第24-35页 |
·钱锺书与翻译历史 | 第24-26页 |
·钱锺书与文学史 | 第26-27页 |
·钱锺书与翻译史实考证 | 第27-35页 |
第二章 钱锺书与翻译评论 | 第35-56页 |
·译者评论 | 第35-39页 |
·译论评论 | 第39-42页 |
·译作评论 | 第42-46页 |
·林译评论 | 第46-56页 |
·林译之“媒” | 第47-48页 |
·林译之“讹” | 第48-49页 |
·林译之“化” | 第49-51页 |
·林译之“体” | 第51-56页 |
第三章 钱锺书翻译思想经纬 | 第56-92页 |
·翻译本质 | 第57-59页 |
·翻译作用 | 第59-61页 |
·译者主体性 | 第61-64页 |
·可译性限度 | 第64-69页 |
·翻译与风格 | 第69-72页 |
·翻译与语言 | 第72-75页 |
·翻译困难 | 第75-79页 |
·翻译方法 | 第79-84页 |
·翻译选材 | 第84-86页 |
·翻译道德 | 第86-92页 |
第四章 钱锺书“化境”论探究 | 第92-127页 |
·“化境”之来源 | 第92-103页 |
·“化通”与“化境” | 第92-94页 |
·“投胎转世”与“化境” | 第94-96页 |
·此“化境”与彼“化境” | 第96-97页 |
·此“化”与彼“化” | 第97-100页 |
·“神似”与“化境” | 第100-103页 |
·“化境”之内涵 | 第103-106页 |
·“化境”之定位 | 第106-115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07-109页 |
·“化境”与“理想” | 第109-112页 |
·“化境”与“标准” | 第112-114页 |
·“化境”标准之为用 | 第114-115页 |
·“化境”之细化 | 第115-118页 |
·“化境”之范畴 | 第118-122页 |
·“化境”之英译 | 第122-127页 |
第五章 钱锺书翻译思想评价 | 第127-148页 |
·不是系统的翻译思想系统 | 第127-134页 |
·钱锺书之理论观 | 第127-129页 |
·钱锺书之译论观 | 第129-131页 |
·不是系统的钱锺书翻译思想系统 | 第131-134页 |
·别具特色的翻译思想 | 第134-143页 |
·博采中西,圆融无间 | 第134-135页 |
·独具慧眼,善于推衍 | 第135-137页 |
·道理寻常,表达翩跹 | 第137-139页 |
·辩证论译,不依不偏 | 第139-141页 |
·理论实践,二者得兼 | 第141-143页 |
·弥足珍贵的翻译思想 | 第143-148页 |
结语 | 第148-151页 |
参考文献 | 第151-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