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9页 |
综述 | 第9-11页 |
导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物业管理法律问题的产生 | 第12-19页 |
第一节 物业管理相关概念 | 第12-13页 |
第二节 传统物业管理的发展与变革 | 第13-16页 |
一、物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 第14页 |
二、网络化管理成为物业管理的主角 | 第14-15页 |
三、物业管理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 第15-16页 |
第三节 物业管理法律问题研究的必要性 | 第16-19页 |
第二章 物业管理法律关系综合性研究 | 第19-31页 |
第一节 物业管理法律关系概述 | 第19-22页 |
一、物业管理法律关系主体 | 第19-21页 |
二、物业管理法律关系的属性 | 第21-22页 |
第二节 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的法律定位 | 第22-27页 |
一、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诉讼主体资格分析 | 第22-23页 |
二、《物权法》对业主大会及业主委员会的法律定位 | 第23-25页 |
三、加强对业主管理组织的管理、引导和支持 | 第25-27页 |
第三节 物业服务合同研究 | 第27-31页 |
一、物业服务合同概述 | 第27页 |
二、物业服务合同的法律特征 | 第27-28页 |
三、物业服务合同效力的认定 | 第28-31页 |
第三章 物业管理纠纷法律分析 | 第31-38页 |
第一节 物业管理纠纷的特点和类型 | 第31-33页 |
一、当前我国的物业管理纠纷的主要特点 | 第31-33页 |
二、物业管理的纠纷在实践中的主要表现 | 第33页 |
第二节 物业管理纠纷的发生原因 | 第33-34页 |
一、业主物业管理消费尚未形成 | 第34页 |
二、物业公司服务理念不足 | 第34页 |
三、业主委员会作用不明显 | 第34页 |
第三节 《物权法》对解决物业管理纠纷的意义 | 第34-38页 |
一、《物权法》规定了建筑物的区分所有权以及建筑区划内道路以及相关场地、场地、场所的权利归属以及确定原则 | 第35-36页 |
二、物权法赋予业主物业管理方式和对物业管理人的选择权 | 第36页 |
三、业主违反法律以及管理规约的救济权归业主、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 | 第36-38页 |
第四章 物业管理收费难法律分析 | 第38-44页 |
第一节 物业管理费相关问题概述 | 第38-39页 |
一、关于物业管理费 | 第38页 |
二、物业管理费收取原则 | 第38-39页 |
第二节 物业管理收费难原因探究 | 第39-41页 |
一、物业管理公司对法律关系中“物业管理”观念的错位认识 | 第39页 |
二、业主管理组织(即业主大会或其业主委员会)缺位 | 第39-40页 |
三、业主维权和救济渠道不畅 | 第40-41页 |
第三节 解决物业收费难的法律对策 | 第41-44页 |
一、改变关于“物业管理”的错误观念 | 第41页 |
二、进行业主管理组织的重建,重视物管合同的签订 | 第41-42页 |
三、从合同义务到法定义务 | 第42页 |
四、建立健全收费公示制度杜绝违法收费 | 第42-43页 |
五、扩大救济途径,依法维权 | 第43-44页 |
第五章 物业管理立法的缺陷与完善建议 | 第44-55页 |
第一节 物业管理立法现状与突出问题 | 第44-47页 |
一、我国物业管理立法现状 | 第44-45页 |
二、我国物业管理立法存在的突出问题 | 第45-47页 |
第二节 《物权法》对我国物业管理立法的影响 | 第47-50页 |
一、从物权法角度看物业的产权问题 | 第47-48页 |
二、《物权法》对物业管理的影响 | 第48-50页 |
第三节 对我国物业管理立法的完善 | 第50-55页 |
一、完善我国物业管理立法的原则 | 第50-51页 |
二、完善物业管理立法的建议 | 第51-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