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前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农民工和社会保障的一般概述 | 第9-18页 |
·关于农民工问题 | 第9-11页 |
·农民工的概念 | 第9-10页 |
·农民工的历史与现状 | 第10页 |
·农民工的定位 | 第10-11页 |
·社会保障的一般理论概述 | 第11-16页 |
·社会保障的概念 | 第11-14页 |
·社会保障与人权 | 第14-16页 |
·农民工社会保障相关规定的演变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与原因分析 | 第18-26页 |
·农民工社会保障存在的不足 | 第18-20页 |
·在就业权利方面,没有平等的就业权 | 第18-19页 |
·工作缺乏稳定性 | 第19页 |
·劳动环境存在严重问题 | 第19-20页 |
·工资水平普遍低下,欠薪现象依然存在 | 第20页 |
·农民工社会保障诉求 | 第20-22页 |
·工伤保险的需求尤为迫切 | 第20-21页 |
·迫切需要医疗保险,尤其是大病医疗保险 | 第21页 |
·农民工养老保险需求也日渐显现 | 第21-22页 |
·对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的需求渐增 | 第22页 |
·农民工社会保障不足的原因分析 | 第22-26页 |
·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是造成农民工社会保障不足的体制原因 | 第22-23页 |
·法律法规不健全,是造成农民工社会保障不足的法制原因 | 第23-24页 |
·认识误区,是造成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缺失的主观原因 | 第24-25页 |
·农民工自身原因,是造成农民工社会保障不足的主体原因 | 第25页 |
·制度设计的可操作性差,是造成农民工社会保障不足的现实原因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建立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可行性 | 第26-32页 |
·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 第26-28页 |
·关系到“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小康社会的建设 | 第26页 |
·是实现社会公正、维持我国社会稳定的需要 | 第26-27页 |
·是顺利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接轨的突破口 | 第27-28页 |
·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可行性 | 第28-32页 |
·立法上的可行性 | 第28-29页 |
·国家财政支持的可行性 | 第29-30页 |
·部分地区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效果 | 第30-32页 |
第四章 建立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律思考 | 第32-40页 |
·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路径选择 | 第32-33页 |
·农民工社会保障与城市社会保障起点不同 | 第32页 |
·农民工社会保障与城市社会保障的现实目标不同 | 第32-33页 |
·农民工社会保障与城市社会保障的现实侧重点不同 | 第33页 |
·构建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应遵循的原则 | 第33-35页 |
·坚持分类指导、分步推进的原则 | 第33-34页 |
·坚持以自愿为主,辅之以必要的强制性措施的原则 | 第34页 |
·坚持以自我保障为主,辅之以国家财政适当支持的原则 | 第34页 |
·坚持以社会保险为核心,辅之以必要的社会救助原则 | 第34-35页 |
·建立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立法设想 | 第35-37页 |
·建立农民工的工伤保险制度 | 第35-36页 |
·建立农民工的医疗保险,尤其是为不稳定就业的农民工建立大病医疗保险制度 | 第36页 |
·要逐步考虑农民工的养老保险问题 | 第36-37页 |
·要为农民工建立相应的社会救助制度 | 第37页 |
·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相关配套机制建设 | 第37-40页 |
·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基金筹集机制 | 第37-38页 |
·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异地转移机制 | 第38页 |
·加快农民工工会组织的建设 | 第38-39页 |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平等、规范的就业制度建设 | 第39-40页 |
注释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