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7页 |
| ·高炉冷却壁在高炉上的作用和意义 | 第12-15页 |
| ·国内外高炉冷却系统的发展现状 | 第15-17页 |
| ·国外高炉冷却系统的发展现状 | 第15-16页 |
| ·国内高炉冷却系统的发展 | 第16-17页 |
| ·高炉冷却壁类型及材质 | 第17-21页 |
| ·冷却壁的结构类型 | 第18-19页 |
| ·冷却壁材质的变化 | 第19-21页 |
| ·铜冷却壁的应用 | 第21页 |
| ·钢冷却壁 | 第21-23页 |
| ·钢冷却壁的可行性和物理力学性能分析 | 第21-22页 |
| ·钢冷却壁的类型及主要特征 | 第22-23页 |
| ·高炉冷却壁冷却水系统 | 第23-24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第24-27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4-25页 |
|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25-27页 |
| 第二章 高炉冷却壁热态实验 | 第27-42页 |
| ·热态实验的目的 | 第27-28页 |
| ·实验内容 | 第28页 |
| ·实验炉设计 | 第28-30页 |
| ·实验用冷却壁 | 第28页 |
| ·筑炉材料选用 | 第28页 |
| ·燃料及燃烧计算 | 第28-29页 |
| ·实验炉热平衡计算 | 第29-30页 |
| ·排烟方式 | 第30页 |
| ·实验炉总体设计 | 第30页 |
| ·实验炉冷却水循环系统 | 第30-34页 |
| ·冷却方式 | 第31-32页 |
| ·水量计算 | 第32页 |
| ·冷却装置 | 第32-33页 |
| ·水温测定 | 第33页 |
| ·水流量计 | 第33页 |
| ·水泵 | 第33-34页 |
| ·管路系统 | 第34页 |
| ·冷却壁测温点布置 | 第34-36页 |
| ·实验冷却壁结构参数 | 第34页 |
| ·冷却壁及炉膛测温点的布置 | 第34-36页 |
| ·实验设备的选取 | 第36-37页 |
| ·实验具体方案内容 | 第37-38页 |
| ·冷却壁光面无衬实验 | 第37-38页 |
| ·进水温度影响实验 | 第38页 |
| ·实验准备 | 第38-42页 |
| ·冷却壁的准备 | 第38页 |
| ·热态实验炉的建造 | 第38-39页 |
| ·热态实验水路施工 | 第39页 |
| ·实验的准备过程 | 第39-40页 |
| ·实验操作和记录程序 | 第40-42页 |
| 第三章 热态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2-50页 |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42页 |
| ·试验结果 | 第42-48页 |
| ·结果分析 | 第48-50页 |
| 第四章 球墨铸铁冷却壁传热的热阻计算及铸钢冷却壁温度场的模拟 | 第50-70页 |
| ·球墨铸铁冷却壁的传热学分析和冷却壁三维传热模型研究 | 第50-51页 |
| ·冷却壁本体与冷却水之间的传热热阻分析 | 第51-55页 |
| ·热阻的概念 | 第51-52页 |
| ·热阻传热数学模型 | 第52-55页 |
| ·热阻计算 | 第55-57页 |
| ·热阻计算结果小结 | 第57页 |
| ·球墨铸铁冷却壁的传热模型 | 第57-58页 |
| ·铸钢冷却壁的物理模型 | 第58-59页 |
| ·高炉冷却壁和炉衬的三维温度场的计算 | 第59-64页 |
| ·假设条件 | 第59页 |
| ·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59-63页 |
| ·物性参数及结构参数的选择 | 第63页 |
| ·Ansys软件分析过程 | 第63-64页 |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64-68页 |
| ·模拟结果与热态实验结果的对比 | 第68-70页 |
| ·铸钢冷却壁热面温度和冷热面温差的对比 | 第68-69页 |
| ·偏差分析 | 第69-70页 |
| 第五章 主要结论 | 第70-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 致谢 | 第75-76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