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目录 | 第4-6页 |
前言 | 第6-12页 |
·研究的缘起、目的、对象、方法和意义 | 第6-7页 |
·研究的缘起 | 第6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6-7页 |
·研究的对象、方法和意义 | 第7页 |
·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 第7-12页 |
第一章 情境作文教学法的背景、内涵、溯源及理论依据 | 第12-23页 |
·情境作文教学法的背景 | 第12页 |
·情境作文教学法的内涵 | 第12-13页 |
·情境作文教学法溯源 | 第13-15页 |
·我国情境教育理论萌芽及实践 | 第13-14页 |
·国外情境教育理论萌芽及实践 | 第14-15页 |
·实施情境作文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 第15-23页 |
·教育心理学理论 | 第15-16页 |
·我国古代文学创作理论 | 第16-17页 |
·素质教育理论 | 第17页 |
·课程开发理论 | 第17-19页 |
·大语文教学理论 | 第19-21页 |
·作文教学法理论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国内外情境作文教学研究现状 | 第23-26页 |
·国内情境作文教学研究现状 | 第23页 |
·国外情境作文教学研究现状 | 第23-26页 |
·前苏联赞可夫的写作教学理论与“情境教学”异曲同工 | 第24页 |
·当代日本中学写作教学改革中有“情境作文教学”因素 | 第24-25页 |
·美国作文课的特色折射出情境作文教学的方法 | 第25-26页 |
第三章 作文情境的分类和积累 | 第26-38页 |
·“情境”的涵义 | 第26页 |
·“情境”的类型 | 第26-28页 |
·实体情境 | 第27页 |
·模拟情境 | 第27页 |
·语表情境 | 第27-28页 |
·想象情境 | 第28页 |
·推理情境 | 第28页 |
·“情境”积累 | 第28-38页 |
·直接体验 | 第29-32页 |
·间接体验 | 第32-38页 |
第四章 培养学生对情境的敏感性 | 第38-41页 |
·做生活的有心者,善于发现 | 第38-39页 |
·做生活的提练者,善于思考 | 第39-41页 |
第五章 情境作文与阅读教学相结合 | 第41-48页 |
·模拟文中情境——仿写训练 | 第41-44页 |
·延续文中情境——续写训练 | 第44-45页 |
·改造文中情境——改写训练 | 第45-46页 |
·升华文中情境——读后感训练 | 第46-48页 |
第六章 情境作文教学案例 | 第48-53页 |
·记叙文情境作文一例 | 第48-49页 |
·议论文情境作文一例: | 第49-51页 |
·说明文情境作文一例 | 第51-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注释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