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页 |
一、弘扬人文精神的必要性 | 第4-7页 |
(一) 教育原因 | 第4-6页 |
(二) 家庭原因 | 第6页 |
(三) 社会原因 | 第6-7页 |
二、人文精神内涵 | 第7-9页 |
(一) 西方人文思想 | 第7-8页 |
(二) 中国传统人文思想 | 第8页 |
(三) 当代人文精神 | 第8-9页 |
1、以创造为核心 | 第8-9页 |
2、以和谐为基点 | 第9页 |
三、弘扬人文精神的依据 | 第9-11页 |
(一) 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 第9页 |
(二) 是教育目标的要求 | 第9-10页 |
(三) 是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 | 第10页 |
(四) 是由语文教材的内容决定的 | 第10-11页 |
四、弘扬人文精神的办法 | 第11-17页 |
(一) 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 第11-13页 |
1、培养学生美好的道德情操,帮助其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 第11-12页 |
2、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健康美好情感和充满生活情趣的人 | 第12页 |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完善人格的形成 | 第12-13页 |
(二) 在语文活动中,弘扬学生人文精神 | 第13-16页 |
1.以说育人 | 第13-14页 |
(1) 课前"今日谈" | 第13页 |
(2) 语文活动课 | 第13-14页 |
(3) 课外活动课 | 第14页 |
2.以读导人 | 第14-16页 |
(1) 抢读定义 | 第15页 |
(2) 抢读性质 | 第15页 |
(3) 抢读技巧 | 第15-16页 |
(三) 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 第16-17页 |
1、教师要打造育人理念 | 第16页 |
2、教师要发挥人格感召力 | 第16-17页 |
3、教师要有较强的专业素质及较高的专业水平 | 第17页 |
4、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 第17页 |
结束语 | 第17-18页 |
英文摘要 | 第18-19页 |
参考资料 | 第19-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