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铋系复合氧化物纳米晶光催化剂的制备及表征

摘 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6页
   ·引言第13-14页
   ·半导体光催化作用原理第14-16页
   ·影响半导体光催化活性的主要因素第16-17页
     ·晶相结构的影响第16页
     ·粒径的影响第16页
     ·比表面积的影响第16-17页
     ·表面羟基的影响第17页
   ·半导体光催化剂研究现状第17-23页
     ·单一半导体光催化剂第17-18页
     ·过渡金属离子搀杂第18-19页
     ·贵金属沉积第19页
     ·阴离子搀杂第19-20页
     ·复合半导体光催化剂第20-21页
     ·稀土金属离子的搀杂第21-22页
     ·其他新型光催化剂第22页
     ·光催化剂与绝缘体的复合第22页
     ·催化剂固载化第22-23页
   ·半导体纳米材料的研究第23-28页
     ·纳米材料的特性第23-24页
     ·纳米材料的结构特点第24-25页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第25-28页
       ·物理制备方法第25页
       ·化学制备方法第25页
       ·特殊形态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第25-28页
   ·半导体光催化剂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第28页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第28-30页
 参考文献第30-36页
第二章 Bi_(12)TiO_(20)粉体的水热合成及表征第36-51页
   ·前言第36-37页
   ·Bi_(12)TiO_(20)正四面体微单晶的水热合成第37-43页
     ·实验部分第37-39页
       ·试验试剂第37页
       ·试验仪器第37-38页
       ·Bi_(12)TiO_(20)微单晶的制备第38-39页
       ·Bi_(12)TiO_(20)微单晶的表征第39页
     ·结果与讨论第39-43页
       ·KOH 溶液浓度、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Bi_(12)TiO_(20)晶相形成的影响第39-42页
       ·产物的元素组成分析第42页
       ·Bi_(12)TiO_(20)微单晶的生长机理探讨第42-43页
   ·Bi_(12)TiO_(20)纳米晶粉体的异丙醇辅助水热合成第43-48页
     ·引言第43-44页
     ·实验部分第44页
       ·Bi_(12)TiO_(20)纳米晶粉体的制备第44页
       ·Bi_(12)TiO_(20)纳米晶粉体的表征第44页
     ·结果与讨论第44-48页
       ·反应温度和异丙醇浓度对纳米晶Bi_(12)Ti0_(20)形成的影响第44-46页
       ·样品的微观结晶形貌表征第46-47页
       ·样品的光吸收性能表征第47-48页
       ·异丙醇的作用机制分析探讨第48页
   ·本章小结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第三章 反相微乳法制备Bi_4Ti_3O_(12)纳米粉体第51-64页
   ·前言第51-52页
   ·实验部分第52-55页
     ·试验试剂第52-53页
     ·试验仪器第53-54页
     ·Bi_4Ti_3O_(12)粉体的共沉淀法合成第54页
     ·Bi_4Ti_3O_(12)粉体的微乳法合成第54-55页
     ·Bi_4Ti_3O_(12)粉体的表征第55页
   ·结果与讨论第55-61页
     ·不同煅烧温度下所制备的样品的红外光谱分析第55-56页
     ·共沉淀法和微乳法制备的粉体样品的晶相组成分析第56-57页
     ·共沉淀法和微乳法制备的Bi_4Ti_3O_(12)颗粒的形貌表征第57-59页
     ·共沉淀法和微乳法制备的Bi_4Ti_3O_(12)粉体的紫外-可见光吸收性能比较第59-60页
     ·Bi_4Ti_3O_(12)粉体颗粒形成过程浅析第60-61页
   ·本章小结第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第四章 不同形貌钨酸铋纳米晶的控制合成及光学性能表征第64-75页
   ·引言第64-65页
   ·试验部分第65-66页
     ·试验试剂第65页
     ·试验仪器第65-66页
     ·Bi_2WO_6纳米晶粉体的制备第66页
     ·Bi_2WO_6纳米晶粉体的表征第66页
   ·结果与讨论第66-72页
     ·反应温度对制备Bi_2WO_6纳米晶粉体的影响第66-67页
     ·前躯体与反应介质的比例对制备Bi_2WO_6纳米晶粉体的影响第67-68页
     ·反应温度对Bi_2WO_6纳米晶粉体颗粒形貌的影响第68-70页
     ·前躯体与反应介质的比例对Bi_2WO_6纳米晶粉体颗粒形貌的影响第70-71页
     ·不同反应温度下制备的Bi_2WO_6纳米晶粉体的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第71-72页
   ·本章小结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5页
第五章 新型纳米光催化剂钼酸铋的低温熔盐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第75-93页
   ·引言第75-76页
   ·试验部分第76-79页
     ·试验试剂第76-77页
     ·试验仪器第77页
     ·Bi_2MoO_6纳米晶粉体的低温熔盐法制备第77页
     ·Bi_2MoO_6纳米晶粉体表征第77-78页
     ·Bi_2MoO_6纳米晶粉体的光催化性能评价第78-79页
   ·结果与讨论第79-87页
     ·Bi_2MoO_6纳米晶粉体的晶相组成及微观结晶形貌表征第79-80页
     ·Bi_2MoO_6纳米晶粉体的光吸收性能表征第80-81页
     ·Bi_2MoO_6纳米晶粉体光催化性能表征第81-87页
       ·光催化过程中罗丹明B水溶液的吸收曲线变化第82-83页
       ·Bi_2MO_6纳米晶粉体的合成反应时间对光催化降解反应的影响第83-84页
       ·光催化剂浓度对光催化降解反应的影响第84-85页
       ·悬浮溶液的pH 值对光催化降解反应的影响第85-86页
       ·溶解氧对光催化降解反应的影响第86-87页
   ·光催化氧化降解罗丹明水溶液机理探讨第87-89页
   ·本章小结第89页
 参考文献第89-93页
第六章 结论第93-95页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95-97页
致谢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甘薯功能因子分析及质量评价研究
下一篇:三平移并联机器人机构拓扑结构综合与位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