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热工量的测量仪表论文--温度测量仪表论文

PID控制在热电偶检定装置中的应用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1页
   ·课题背景第8-9页
     ·PID控制理论的发展概况第8页
     ·热电偶自动检定装置发展现状第8-9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9页
   ·预期的结果第9-10页
   ·本文主要内容及其结构第10-11页
第二章 热电偶检定系统的分析第11-15页
   ·早期人工检定过程第11-12页
   ·自动检定装置概述第12-13页
   ·检定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第13-14页
     ·控温及恒温性能第13页
     ·重复测量误差第13页
     ·比对测量误差第13-14页
     ·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第14页
   ·小结第14-15页
第三章 热电偶检定系统的设计第15-33页
   ·系统需求描述第15-17页
     ·高温热电偶检定第15-16页
     ·低温热电偶检定第16-17页
   ·需求分析第17-20页
     ·识别参与者第17-18页
     ·识别用例第18-19页
     ·绘制用例图第19-20页
   ·静态结构模型第20-30页
     ·识别出系统对象类第20-27页
     ·定义用户界面第27-30页
   ·动态行为模型第30-31页
   ·物理模型第31-32页
   ·小结第32-33页
第四章 检定系统的可靠性设计第33-39页
   ·故障因素第33-34页
   ·软件可靠性设计第34页
     ·人为因素设计第34页
     ·采用规范的设计过程第34页
     ·系统异常处理机制第34页
   ·硬件可靠性设计第34-35页
     ·电器故障第34-35页
     ·机械故障第35页
     ·人为故障第35页
   ·超温保护装置第35-39页
     ·OPD的基本组成、功能和工作原理第36-37页
     ·OPD的特点第37-39页
第五章 虚拟温度控制器的设计第39-61页
   ·控制器主要技术指标第39-40页
     ·动态指标第39-40页
     ·稳态指标第40页
   ·PID控制算法分析第40-44页
     ·基本PID控制原理及其特点第40-43页
     ·模糊控制原理及其特点第43-44页
   ·自适应PID控制器的设计第44-53页
     ·常规PID控制的缺点第44-45页
     ·控温对象的特点分析第45-47页
     ·对控温对象的辨识第47-48页
     ·阶跃响应曲线第48-49页
     ·预估计计算第49-50页
     ·自整定计算第50页
     ·变积分计算第50-51页
     ·非线性补偿第51-52页
     ·自适应PID控制过程第52-53页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第53-59页
     ·确定模糊语言变量第54页
     ·量化因子和比例因子的选取第54-55页
     ·确定模糊变量的赋值表第55-56页
     ·建立模糊控制状态表第56-58页
     ·建立模糊查询表第58-59页
     ·输出量的模糊判决(解模糊)第59页
     ·模糊控制过程第59页
   ·综合控制策略第59-60页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六章 热电偶检定系统的实现第61-70页
   ·硬件设备第61-64页
     ·高精度数字万用表第61-62页
     ·扫描开关电路第62页
     ·控制器的输出及可控硅触发电路第62-64页
   ·检定软件的部分开发过程第64-68页
   ·提高检定系统的精度第68页
     ·选择最佳的扫描开关吸合时机第68页
     ·减小数字表可能带来的误差第68页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七章 系统测试结果及分析第70-74页
   ·现场测试概述第70页
     ·实验环境第70页
     ·实验装置第70页
   ·闭环控制系统控温试验第70-72页
   ·检定系统的性能分析第72-73页
     ·控温及恒温性能第72页
     ·重复测量误差第72-73页
     ·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第73页
   ·测试结论第73-74页
第八章 总结第74-75页
致谢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78页
附录A 部分主控制程序第78-82页
附录B 可控硅调压电路第82-83页
附录C 热电偶自动检定装置第83-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马克思的企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其现实价值
下一篇:教师研究中的自传研究方法--对威廉·派纳“存在体验课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