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空论文--基础理论及试验论文--航空器地面试验论文--各种试验设备和仪器论文

基于DSP惯导测试转台伺服系统的研究

第一章 绪论第1-14页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国外惯导测试转台的发展状况第11页
   ·国内惯导测试转台的发展状况第11-12页
   ·课题来源及其主要研究内容第12-13页
   ·论文结构安排第13-14页
第二章 惯导测试转台结构、性能及其运动分析第14-24页
   ·引言第14页
   ·惯导测试转台整体结构组成第14-15页
     ·台体基本结构第15页
     ·框架的基本结构第15页
     ·控制柜的组成第15页
   ·惯导测试转台的工作原理第15-19页
     ·惯导测试转台的数学模型第16-17页
     ·惯导测试转台的运动分析第17-19页
   ·转台伺服控制系统中的不确定因素第19-21页
     ·频率的不确定性第20页
     ·参数的不确定性第20-21页
     ·非线性不确定性第21页
   ·惯导测试转台的主要性能指标第21-23页
     ·高频响第21-22页
     ·超低速第22页
     ·宽调速第22页
     ·高精度第22页
     ·惯导测试转台电气系统性能的主要性能指标第22-23页
   ·总结第23-24页
第三章 惯导测试转台伺服系统控制方案设计第24-46页
   ·引言第24页
   ·伺服系统的组成结构第24-28页
     ·伺服系统的组成结构第24-25页
     ·惯导测试转台伺服系统控制界面介绍第25-28页
   ·伺服电机的选取第28-32页
     ·无刷直流电机数学模型第29-31页
     ·无刷直流电机电磁转矩方程第31-32页
   ·无刷直流电机的转矩脉动及其抑制第32-38页
     ·齿槽效应和磁通畸变引起的转矩脉动第32-34页
     ·相电流换相引起的转矩脉动第34-37页
     ·转矩脉动对转台速率波动的影响第37-38页
   ·轴系摩擦力矩对转台速率波动的影响第38-42页
   ·测角系统元件的选取第42-43页
   ·控制系统方案设计第43-45页
     ·硬件方案设计第43-45页
     ·软件方案设计第45页
   ·总结第45-46页
第四章 控制器硬件主要部分电路设计第46-59页
   ·引言第46页
   ·TMS320F240DSP最小系统及其扩展电路设计第46-48页
   ·触发信号电路设计第48-50页
   ·死区产生电路设计第50-52页
   ·功率驱动电路及电流检测电路的设计第52-56页
     ·逆变器电路设计第52-53页
     ·隔离驱动电路的设计第53-54页
     ·电流反馈电路的设计第54-56页
   ·控制系统保护电路的设计第56-58页
     ·电机过载保护电路设计第56-57页
     ·电机过流保护电路的设计第57页
     ·故障处理电路设计第57-58页
   ·总结第58-59页
第五章 伺服系统软件设计第59-84页
   ·引言第59页
   ·基于TMS320系列应用软件开发第59-61页
     ·DSP软件开发流程第59-60页
     ·TMS320F240DSP芯片结构组成第60-61页
   ·转台伺服控制系统应用程序总体框架第61-64页
   ·电流环的设计第64-69页
     ·电流调节器的PI控制算法第64-66页
     ·电流信号的降噪处理第66-68页
     ·基于MATLAB环境下电流环仿真模型与结果分析第68-69页
   ·速率环的设计第69-72页
     ·速率调节环的PID算法第69-70页
     ·基于MATLAB环境下速率环仿真模型与结果分析第70-72页
   ·位置控制器的设计第72-83页
     ·模糊控制的基本结构第73页
     ·PID参数Fuzzy自调整控制算法设计第73-76页
     ·PID参数实时改变的控制算法实现第76-78页
     ·基于MATLAB位置环的仿真模型第78-81页
     ·位置环试验结果分析第81-83页
   ·总结第83-84页
第六章 系统的电磁兼容性与可靠性设计第84-88页
   ·引言第84页
   ·硬件抗干扰措施第84-85页
     ·电源抗干扰措施第84-85页
     ·系统的瞬态干扰的抑制第85页
   ·系统软件抗干扰措施第85-87页
     ·指令冗余技术的实现第85-86页
     ·软件陷阱技术第86页
     ·看门狗电路设计第86-87页
   ·总结第87-88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88-91页
   ·对本课题伺服系统研究的总结第88页
   ·影响转台伺服系统的因素及其可能改进的措施第88-89页
   ·后续工作展望第89-91页
参考文献第91-94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第94-95页
致谢第95-96页
西北工业大学 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声明书第96页
西北工业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主动攻击水雷鲁棒控制和仿真研究
下一篇:相似外表下的不同内核--白鸟库吉与顾颉刚就“尧、舜、禹”问题研究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