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领域及其研究 | 第1-18页 |
(一) 课程的五个领域 | 第10-11页 |
(二) 课程领域一致性的研究 | 第11-13页 |
(三) 教师与课程的一致性 | 第13-16页 |
(四) 正式课程分析 | 第16-18页 |
二、《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与教科书 | 第18-26页 |
(一) 中国教科书的多样化 | 第18-21页 |
(二) 《品德与社会》科的设置 | 第21-24页 |
(三) 老眼光新问题:教科书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 | 第24-26页 |
三、《品德与社会》教科书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的考察 | 第26-32页 |
(一) 落实内容标准,有遗漏有扩展 | 第27-28页 |
(二) 内容标准重复较少 | 第28-30页 |
(三) 教科书与内容说明不一致 | 第30页 |
(四) 不同教科书差异巨大 | 第30-32页 |
四、《品德与社会》教科书与课程标准一致性问题的归因 | 第32-42页 |
(一) 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不适宜 | 第32-35页 |
(二) 教科书的编审有缺陷 | 第35-38页 |
(三) 教科书内容的广度与深度有抵牾 | 第38-40页 |
(四) 教科书未排除内容缺陷、错误 | 第40-42页 |
五、余论:泛化课程实施概念的必要与可能 | 第42-50页 |
(一) 国外的课程实施观 | 第43-45页 |
(二) 国内的课程实施观 | 第45-47页 |
(三) 已有课程实施观的特点 | 第47页 |
(四) 课程领域中的课程实施 | 第47-48页 |
(五) 一种泛化的课程实施概念 | 第48-50页 |
附录 | 第50-55页 |
(一) 课程标准编码表 | 第50-53页 |
(二) 大陆现行教科书审查标准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后记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