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经济理论和方法论文--企业现代化管理论文

企业信息系统资源与绩效关系研究

1 绪论第1-17页
 1.1 选题背景第6-11页
  1.1.1 信息技术革命和全球信息化浪潮第6-8页
  1.1.2 信息技术对企业战略管理实践的挑战第8-9页
  1.1.3 我国企业信息技术投资和应用的现状与问题第9-11页
 1.2 问题的提出第11-13页
  1.2.1 研究问题的提出第11-12页
  1.2.2 关键概念的界定第12-13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第13-15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3-14页
  1.3.2 技术路线第14页
  1.3.3 结构安排第14-15页
 1.4 研究目标和方法第15-17页
2 文献综述第17-30页
 2.1 信息技术与竞争优势研究综述第17-21页
  2.1.1 信息技术获取竞争优势动因研究第18-19页
  2.1.2 信息技术应用的分类学研究第19-20页
  2.1.3 信息技术获取竞争优势途径研究第20-21页
  2.1.4 小结第21页
 2.2 结构学派研究与资源观研究的比较评述第21-24页
  2.2.1 结构学派研究与资源观研究简述第22-23页
  2.2.2 两大学派基于信息技术研究比较第23-24页
  2.2.3 小结第24页
 2.3 企业ISR与绩效研究综述第24-29页
  2.3.1 资源观的回顾第25-26页
  2.3.2 企业ISR与绩效研究第26-28页
  2.3.3 小结第28-29页
 2.4 本章总结第29-30页
3 概念模型和研究假设第30-39页
 3.1 ISR的分类第30-32页
 3.2 概念模型第32-33页
 3.3 企业ISR与企业绩效第33-35页
  3.3.1 外部导向型ISR与企业绩效第33-34页
  3.3.2 内部整合型ISR与企业绩效第34页
  3.3.3 基础支持型ISR与企业绩效第34-35页
 3.4 竞争战略的调制作用第35-37页
  3.4.1 波特的竞争战略分类第36-37页
  3.4.2 竞争战略的调制作用第37页
 3.5 本章小结第37-39页
4 数据获取与研究方法第39-46页
 4.1 问卷设计第39-42页
  4.1.1 企业ISR测度第39-40页
  4.1.2 企业绩效测度第40-42页
  4.1.3 竞争战略识别第42页
 4.2 数据收集第42-44页
  4.2.1 数据收集程序第42-43页
  4.2.2 数据收集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第43-44页
 4.3 主要分析方法第44-45页
 4.4 本章小结第45-46页
5 实证分析结果与讨论第46-69页
 5.1 信度和效度检验第46-47页
  5.1.1 信度和效度基础第46页
  5.1.2 信度检验第46-47页
 5.2 因子分析第47-50页
  5.2.1 被解释变量第47-48页
  5.2.2 解释变量第48-50页
 5.3 战略识别的聚类分析第50-51页
 5.4 企业ISR与企业绩效关系分析第51-54页
  5.4.1 多重共线性、序列相关和异方差检验第51-52页
  5.4.2 企业ISR与企业绩效回归分析第52-54页
 5.5 竞争战略调制作用分析第54-58页
 5.6 两种战略下ISR与企业绩效关系分析第58-60页
  5.6.1 差异化战略下ISR与企业绩效回归分析第58-59页
  5.6.2 低成本战略下企业ISR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第59-60页
 5.7 企业规模、行业和所有制形式的影响第60-64页
  5.7.1 企业规模的影响第60-62页
  5.7.2 行业的影响第62-63页
  5.7.3 所有制形式的影响第63-64页
 5.8 总结与讨论第64-69页
  5.8.1 企业ISR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结果与讨论第64-66页
  5.8.2 竞争战略调制作用研究结果与讨论第66-67页
  5.8.3 其它结论第67-69页
6 总结与建议第69-76页
 6.1 研究取得的几个进展第69-71页
  6.1.1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第69-71页
  6.1.2 假设验证情况第71页
 6.2 本研究的理论意义第71-73页
  6.2.1 对基于资源观IS研究理论的贡献第72页
  6.2.2 对基于信息技术的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的作用第72-73页
 6.3 本研究对管理实践的指导意义第73-74页
 6.4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若干方向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81页
附录A 企业信息系统资源应用调查表第81-85页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工作与发表论文第85-86页
致谢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当代中国意识形态与和谐社会构建的若干思考
下一篇:分形图形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