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政治理论论文--政治学史、政治思想史论文

西方文明的危机与出路--汤因比文明形态史观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外文摘要第6-52页
导论 《历史研究》诞生的前提条件第52-83页
 一、政界、学界两栖的汤因比第52-55页
 二、《历史研究》的写作目的和历史背景第55-66页
 三、汤因比文明形态史观的思想渊源第66-75页
 四、汤因比文明形态史观研究的视域第75-83页
第1章 文明——历史研究的单位第83-104页
   ·历史研究的误区第83-87页
     ·历史研究的工业化倾向第83-86页
     ·历史研究的国家化倾向第86-87页
   ·历史研究的突破——文明的诉求第87-91页
   ·文明的模式及反思第91-98页
   ·文明的种类和性质第98-104页
第2章 文明的历史第104-132页
   ·文明的产生第104-114页
     ·自然主义观点第104-108页
     ·文明起源于挑战和应战第108-114页
   ·文明的成长第114-119页
     ·主体性与文明成长第114-118页
     ·精英人物与普通群众第118-119页
   ·文明的衰落第119-128页
     ·文明衰落的宿命论第119-122页
     ·文明衰落的原因——丧失自决能力第122-128页
   ·文明的解体第128-132页
     ·文明解体的性质分析第129-130页
     ·文明解体的特征第130-132页
第3章 文明的碰撞和传承第132-149页
   ·共时态的文明在空间上的碰撞第132-138页
     ·宗教诞生于多种文明的交汇处第132-134页
     ·现代西方文明与其它文明相接触的概况第134-138页
   ·共时态的文明相接触的社会心理后果第138-142页
   ·历时态文明在时间上的复兴第142-149页
     ·制度、法律和哲学的复兴第143-146页
     ·语言、文学和视觉艺术的复兴第146-147页
     ·宗教的复兴第147-149页
第4章 文化——文明的灵魂第149-198页
   ·文明的整体性第149-168页
     ·文化与文明的关系第149-156页
     ·索罗金对汤因比文明整体观的质疑第156-159页
     ·文明的整体性和非平衡性第159-163页
     ·汤因比的文明整体观第163-168页
   ·文明多元论第168-181页
     ·欧洲文明中心论第168-173页
     ·汤因比的多元文明观第173-178页
     ·世界的未来属于中国第178-181页
   ·文化决定论评析第181-198页
     ·历史即文化(文明)第181-187页
     ·从传统发展观到综合发展观第187-190页
     ·汤因比文化动力论评析第190-198页
第5章 宗教文化思想第198-240页
   ·宗教——文明形态的表达式第198-224页
     ·宗教的本质第198-206页
     ·宗教与文化(文明)之间的关系第206-216页
     ·局限与超越——汤因比宗教文化(文明)思想评析第216-220页
     ·从历史哲学走向历史神学第220-224页
   ·以宗教对抗技术第224-240页
     ·技术悲观主义第224-227页
     ·宗教道德化第227-233页
     ·爱的宗教统一人类社会第233-240页
第6章 社会心理与文明变革第240-252页
   ·心理学与历史学的联盟第240-243页
   ·社会心理与文明变迁第243-252页
第7章 《历史研究》的理论地位第252-293页
   ·《历史研究》与思辨的历史哲学第252-263页
     ·《历史研究》是思辨的历史哲学的复兴第253-255页
     ·思辨的历史哲学的特征第255-260页
     ·《历史研究》对思辨的历史哲学的超越第260-263页
   ·《历史研究》与兰克学派第263-269页
     ·兰克学派的特征第263-265页
     ·《历史研究》对兰克学派的超越第265-269页
   ·《历史研究》与分析的历史哲学第269-279页
     ·分析的历史哲学的特点第269-272页
     ·《历史研究》对分析的历史哲学的超越第272-279页
   ·《历史研究》与唯物史观第279-293页
     ·唯物史观的特征第279-282页
     ·《历史研究》对唯物史观的启示第282-293页
参考文献第293-29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298-299页
后记第299-300页
独创性声明第300页

论文共3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力客户信用管理系统的研究
下一篇:我国中小企业竞争情报调查及服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