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元件、部件论文--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论文--生物传感器、医学传感器论文

基于硼掺杂金刚石和新型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研究

摘要第1-13页
Abstract第13-17页
第1章 绪言第17-28页
   ·硼掺杂金刚石(BDD)第17-25页
     ·BDD 的制备与表征第17-19页
     ·BDD 电极的电化学性质第19-21页
     ·BDD 电极的应用第21-25页
   ·纳米材料及其在化学/生物分析及传感器中的应用第25-26页
   ·本研究工作的构思第26-28页
第2章 基于 Ru(bpy)_3~(3+)沉积 BDD 电极在维生素 B_1、B_2 存在下对维生素 B_6 的测定第28-43页
   ·引言第28-29页
   ·实验部分第29-30页
     ·仪器与药品第29页
     ·Ru(bpy)_3~(3+)沉积氧化 BDD 电极的制备第29-30页
     ·检测方法第30页
   ·结果与讨论第30-42页
     ·Ru(bpy)_3~(3+)在氧化硼掺杂金刚石上的电化学行为第30-32页
     ·VB_6 在 Ru(bpy)_3~(3+)沉积氧化 BDD 电极上的电化学特性第32-33页
     ·有VB_1 和VB_2 存在下VB_6 在Ru(bpy)_3~(3+)沉积氧化的BDD 电极上的伏安特性第33-34页
     ·VB_6 在 Ru(bpy)_3~(3+)沉积氧化 BDD 电极上响应机理第34-36页
     ·Ru(bpy)_3~(3+)膜厚度的影响第36页
     ·扫描速度的影响第36-37页
     ·pH 值的影响第37页
     ·方波实验条件的优化第37-39页
     ·电极性能参数的测定及应用第39-42页
   ·小结第42-43页
第3章 基于儿茶素电化学自氧化作用测定儿茶素的研究第43-57页
   ·引言第43页
   ·实验部分第43-45页
     ·仪器与试剂第43-44页
     ·氧化儿茶素溶液的制备第44-45页
     ·Ru(bpy)_3~(3+)沉积氧化的 BDD 和玻碳电极的制备第45页
     ·测定方法第45页
   ·结果与讨论第45-55页
     ·儿茶素自氧化中间体的 ESR 特征第45页
     ·儿茶素自氧化中间体的电化学特性第45-47页
     ·自由基中间体在 Ru(bpy)_3~(3+)修饰 BDD 电极上的作用机理第47-48页
     ·pH 对自氧化的影响第48-49页
     ·自氧化时间的影响第49-50页
     ·抗坏血酸的影响第50-51页
     ·Fe~(2+)和 Cu~(2+)的影响第51-53页
     ·扫描速度的影响第53页
     ·儿茶素浓度对循环伏安响应的影响第53-54页
     ·Ru(bpy)_3~(3+)沉积氧化的 BDD 电极的应用第54-55页
   ·小结第55-57页
第4章 基于吡咯-DNA 修饰硼掺杂金刚石电极对猪肝中克伦特洛的测定第57-68页
   ·引言第57页
   ·实验部分第57-58页
     ·仪器与试剂第57-58页
     ·猪肝样品溶液的提取第58页
     ·电极的制备第58页
   ·结果与讨论第58-67页
     ·CL 在裸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第58-59页
     ·CL 在不同的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特性第59-60页
     ·pH 值的影响第60-62页
     ·吡咯-DNA 修饰 BDD 电极对 CL 的催化机理第62-64页
     ·扫描速度的影响第64页
     ·吡咯-DNA 修饰 BDD 电极的再生第64-65页
     ·吡咯-DNA 修饰 BDD 电极的响应特征第65-66页
     ·猪肝样品中 CL 的测定第66-67页
   ·小结第67-68页
第5章 基于硼掺杂金刚石电极的酪氨酸酶生物传感器的研究第68-74页
   ·引言第68页
   ·实验部分第68-69页
     ·试剂与溶液第68页
     ·装置与测量第68-69页
     ·电极的制作第69页
   ·结果与讨论第69-73页
     ·原理第69页
     ·邻苯二酚在酪氨酸酶修饰电极上的循环伏安行为第69-70页
     ·实验参数的优化第70-71页
     ·传感器的响应特性第71-73页
     ·酶电极的重现性与稳定性第73页
   ·小结第73-74页
第6章 基于硼掺杂的金刚石电极对 Br-和 I-的测定第74-84页
   ·引言第74页
   ·实验部分第74-75页
     ·仪器与试剂第74-75页
     ·电极第75页
     ·测量方法第75页
   ·结果与讨论第75-82页
     ·BDD 表面的拉曼特征第75页
     ·Br~-和 I~-在 BDD 电极上的循环伏安特性第75-76页
     ·Br~-和 I~-在 BDD 电极上的氧化和还原第76-78页
     ·扫描速度的影响第78-79页
     ·Br~-和 I~-的浓度对循环伏安响应的影响第79页
     ·pH 的影响第79页
     ·计时电流法工作电位的影响第79-80页
     ·BDD 电极对 Br~-和 I~-的响应特征第80-82页
   ·小结第82-84页
第7章 聚苯胺/氧化石墨插层纳米复合材料与 DNA 的相互作用第84-95页
   ·引言第84页
   ·实验部分第84-87页
     ·仪器第84-85页
     ·药品第85页
     ·氧化石墨与聚苯胺/氧化石墨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第85页
     ·PAI/GO 修饰碳糊电极的制备第85-86页
     ·聚苯胺修饰玻碳电极的制备第86页
     ·ssDNA 在电极上的固定第86页
     ·测定方法第86-87页
   ·结果与讨论第87-94页
     ·聚苯胺/氧化石墨纳米复合材料的表征第87-89页
     ·PAI/GO 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特性第89页
     ·PAI/GO 修饰电极与 DNA 的相互作用第89-91页
     ·实验条件的优化第91-92页
     ·电极性能参数的测定第92-94页
   ·小结第94-95页
第8章 C/Fe纳米复合材料电化学特性的研究及其用于无电子媒介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的制备第95-109页
   ·引言第95-96页
   ·实验部分第96-97页
     ·仪器与药品第96页
     ·C/Fe 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第96页
     ·C/Fe 纳米复合材料糊电极的制备第96-97页
     ·GOD 在 CFNPE 和 CPE 上的固定第97页
   ·结果与讨论第97-107页
     ·CFN 的表征第97-98页
     ·CFNPE 的电化学活性第98-101页
     ·基于 CFNPE 的无电子媒介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的电化学特征第101-102页
     ·Nafion 的影响第102-104页
     ·葡萄糖传感器的性能第104-107页
   ·小结第107-109页
第9章 半胱氨酸-纳米Au纳米复合材料电极界面的电化学特性的研究及其用于无电子媒介的辣根过氧化物酶生物传感器的研制第109-120页
   ·引言第109页
   ·实验部分第109-111页
     ·仪器与试剂第109-110页
     ·CNN 的制备第110页
     ·GC/NCNN、 GC/Nafion、GC/Nafion-nanogold(GC/NN)、GC/CNN 的制备第110页
     ·HRP 生物传感器的制备第110-111页
   ·结果与讨论第111-118页
     ·CNN 和 GC/NCNN 微观结构的表征第111页
     ·GC/NCNN 的电化学特性第111-112页
     ·不同电极界面电化学特性的比较第112-113页
     ·膜构建方法对膜的影响第113-115页
     ·半胱氨酸的影响第115-116页
     ·基于 GC/NCNN 的无电子媒介 HRP 生物传感器的研制第116-118页
   ·小结第118-120页
结论第120-123页
参考文献第123-151页
致谢第151-152页
附录A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52-153页

论文共1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多时相遥感图像的变化检测
下一篇:彩色有源OLED显示屏上像素仿真及外围驱动电路实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