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32页 |
1.1 高盐度废水的来源和环境污染分析 | 第9-10页 |
1.2 高盐度废水处理研究技术和进展 | 第10-14页 |
1.2.1 高盐度废水生物处理现状 | 第10-12页 |
1.2.2 高浓度钠盐对废水生物处理系统的失稳影响 | 第12-14页 |
1.3 微生物耐盐机理研究进展 | 第14-19页 |
1.3.1 耐盐微生物及其分类 | 第14-16页 |
1.3.2 微生物耐盐机理的研究 | 第16-19页 |
1.4 染料废水处理研究进展 | 第19-31页 |
1.4.1 染料废水的来源和环境污染分析 | 第19-20页 |
1.4.2 染料的分类、结构和生色机理 | 第20-22页 |
1.4.3 染料废水处理研究进展 | 第22-26页 |
1.4.4 染料废水生物处理的研究进展 | 第26-31页 |
1.5 结语 | 第31-32页 |
2 实验部分 | 第32-37页 |
2.1 实验目的 | 第32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32-35页 |
2.2.1 实验仪器 | 第32页 |
2.2.2 实验药品 | 第32-33页 |
2.2.3 营养无机盐和培养基 | 第33页 |
2.2.4 实验用染料 | 第33-35页 |
2.2.5 菌种来源 | 第35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35-37页 |
2.3.1 菌体标准曲线的测定 | 第35页 |
2.3.2 菌群的生长曲线 | 第35-36页 |
2.3.3 菌种的保存 | 第36页 |
2.3.4 染料K2-BP标准曲线的测定 | 第36页 |
2.3.5 LB液体培养基吸光度的测定 | 第36页 |
2.3.6 脱色过程中氧化还原电位的测定 | 第36-37页 |
3.耐盐菌群染料脱色实验 | 第37-79页 |
3.1 耐盐微生物的驯化培养 | 第37-46页 |
3.1.1 菌体的浓度-干重标准曲线 | 第37-38页 |
3.1.2 三种菌群在不同盐浓度下的生长曲线 | 第38-40页 |
3.1.3 三种菌群分别在不同盐浓度下的生长曲线 | 第40-42页 |
3.1.4 耐盐驯化菌群的生长曲线 | 第42-43页 |
3.1.5 后续实验最适宜盐浓度的选择 | 第43页 |
3.1.6 AS菌群在不同盐浓度下的生长最大值 | 第43-44页 |
3.1.7 单一营养源下三种菌群的生长驯化曲线 | 第44-46页 |
3.2 三种菌群对各种染料降解脱色实验 | 第46-60页 |
3.2.1 LB液体培养基的吸光度 | 第46页 |
3.2.2 三种菌群对各种染料(100/L)的脱色情况 | 第46-56页 |
3.2.3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分析染料的脱色情况 | 第56-58页 |
3.2.4 各种染料脱色情况总结 | 第58-60页 |
3.3 三种菌群对偶氮染料K2-BP的降解脱色实验 | 第60-70页 |
3.3.1 染料K2-BP的标准曲线 | 第60页 |
3.3.2 三种菌群降解染料K2-BP的最佳pH的选定 | 第60-62页 |
3.3.3 三种菌群降解的染料K2-BP的极限浓度实验 | 第62页 |
3.3.4 三种菌群在混合盐条件下对偶氮染料K2-BP的降解脱色实验 | 第62-66页 |
3.3.5 离子浓度对菌群生物降解偶氮染料K2-BP能力的影响 | 第66-67页 |
3.3.6 盐浓度对菌群脱色能力的影响 | 第67-69页 |
3.3.7 染料浓度对菌群脱色能力的影响 | 第69-70页 |
3.4 氧化还原电位(ORP)对染料脱色的影响 | 第70-79页 |
3.4.1.LB培养基中ORP与染料脱色 | 第71-73页 |
3.4.2.蛋白胨培养基中ORP与染料脱色 | 第73-79页 |
4.结论与建议 | 第79-81页 |
4.1 结论 | 第79-80页 |
4.1.1 耐盐菌群的驯化和培养 | 第79页 |
4.1.2 三种菌群对染料的广谱脱色实验 | 第79页 |
4.1.3 不同盐浓度、种类和染料浓度对耐盐菌群生物脱色能力的影响。 | 第79页 |
4.1.4 不同盐度和染料浓度对染料K2—BP脱色和氧化还原电位的影响 | 第79-80页 |
4.2 建议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