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津方言词汇研究
前言 | 第1-11页 |
第一章 宁津与宁津方言 | 第11-15页 |
一、宁津县地理人口概况及其历史沿革 | 第11页 |
二、宁津方言概况及其主要特点 | 第11-12页 |
三、本文所用音标符号 | 第12-13页 |
附图 宁津县方言地图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宁津方言词汇的构词形式及其语法特点 | 第15-27页 |
一、宁津方言构词法的特点 | 第15-18页 |
(一) 语音方面的差异 | 第15-16页 |
(二) 语素方面的差异 | 第16-18页 |
二、宁津方言在构形法上的特点 | 第18-22页 |
(一) 重叠法 | 第18页 |
(二) 附加法 | 第18-22页 |
三、句中词语位次上的特点 | 第22-23页 |
四、词类中的语法特点 | 第23-27页 |
(一) 动词的“体” | 第23-24页 |
(二) 程度副词的“级” | 第24-25页 |
(三) 语气词的多样化 | 第25-26页 |
(四) 丰富的量词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宁津方言词汇的动态演变形式 | 第27-35页 |
一、宁津方言词汇与民族共同语的共时比较 | 第27-31页 |
(一) 语音的比较 | 第27-28页 |
(二) 词义的比较 | 第28-31页 |
二、宁津方言词汇的历时演变 | 第31-35页 |
(一) 传承词 | 第31-32页 |
(二) 变异词 | 第32页 |
(三) 创新词 | 第32-34页 |
(四) 借用词 | 第34-35页 |
第四章 宁津方言词汇的修辞特点 | 第35-38页 |
一、表情性 | 第35-36页 |
二、拟形性 | 第36页 |
三、会意性 | 第36-37页 |
四、生动入微性 | 第37-38页 |
第五章 宁津方言词汇的文化研究 | 第38-48页 |
一、宁津地名文化蕴涵探析 | 第38-42页 |
二、宁津方言中的语言禁忌 | 第42-45页 |
三、谚语 歇后语 | 第45-48页 |
第六章 宁津方言本字考及方言特征词举例 | 第48-56页 |
一、宁津方言本字考例析 | 第48-51页 |
二、宁津方言特征词举例 | 第51-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注释 | 第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发表论文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