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体系集成与应用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1章 前言 | 第12-21页 |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城市地质评价研究现状及问题 | 第13-18页 |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 ·我国面临的城市地质环境问题 | 第17-18页 |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8-21页 |
|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 ·技术路线 | 第18-21页 |
| 第2章 评价体系的构建 | 第21-53页 |
| ·评价基本流程 | 第21-22页 |
| ·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 第22-23页 |
| ·评价目标及指标选取 | 第23-39页 |
|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 第23-26页 |
| ·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 | 第26-28页 |
| ·地下水污染风险性评价 | 第28-30页 |
| ·地下水功能评价指标 | 第30-31页 |
| ·水环境质量评价 | 第31-32页 |
| ·土壤污染性评价 | 第32页 |
| ·浅层地温能开采适宜性评价 | 第32-34页 |
| ·垃圾填埋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 第34-35页 |
| ·建设用地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 | 第35-39页 |
| ·评价方法的选取 | 第39-47页 |
| ·层次分析法 | 第40-43页 |
| ·综合指数法 | 第43页 |
| ·模糊综合评判法 | 第43-45页 |
| ·内梅罗指数法 | 第45页 |
| ·单一指数法 | 第45-46页 |
| ·土壤污染评价法 | 第46页 |
| ·GIS空间分析 | 第46-47页 |
| ·指标量化分级标准 | 第47-49页 |
| ·评价结果等级划分 | 第49-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3章 评价体系信息化集成-区划分析平台搭建 | 第53-64页 |
| ·平台建设目标 | 第53页 |
| ·需求设计原则 | 第53-54页 |
| ·平台需求设计 | 第54-63页 |
| ·框架结构设计 | 第54-55页 |
| ·功能需求 | 第55-56页 |
| ·运行环境 | 第56页 |
| ·数据库设计 | 第56-59页 |
| ·界面设计 | 第59-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第4章 区划评价平台在北京地区的应用 | 第64-80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64-69页 |
| ·自然地理 | 第64-65页 |
| ·区域地质条件 | 第65-66页 |
| ·工程地质条件 | 第66-67页 |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67-68页 |
| ·社会经济 | 第68-69页 |
| ·评价目标及方法选择 | 第69-75页 |
| ·指标的数据提取 | 第69-72页 |
| ·指标权重确定 | 第72-75页 |
| ·评价结果量化 | 第75页 |
| ·评价结果展示及分析 | 第75-79页 |
| ·地下水防污性评价 | 第76页 |
| ·地下水污染风险性评价 | 第76-77页 |
| ·浅层地温能开采适应性评价(地源热泵) | 第77-78页 |
| ·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 | 第78-79页 |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第80-82页 |
| ·结论 | 第80页 |
| ·问题及建议 | 第80-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 致谢 | 第85-86页 |
| 附录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