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20页 |
一、 植物花色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花色形成机理 | 第6-18页 |
1. 花色形成机理 | 第6-8页 |
2. 花色基因的分类 | 第8页 |
3. 花色素苷基因的研究 | 第8-12页 |
·结构基因 | 第8-10页 |
·调节基因 | 第10-12页 |
4. 花色的其他影响因子 | 第12-13页 |
5. 花色的基因工程改良 | 第13-18页 |
·花色的基因工程改良策略 | 第13-14页 |
·花色结构基因和调节基因的应用 | 第14-16页 |
·花色基因工程改良的问题与展望 | 第16-18页 |
二. Lc基因的研究概况 | 第18-20页 |
1. Lc基因的来源 | 第18页 |
2. Lc基因的应用 | 第18-19页 |
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20页 |
第二部分 研究论文 | 第20-61页 |
摘要 | 第20-22页 |
Abstract | 第22-24页 |
第一章 洋桔梗转基因遗传体系的确立 | 第24-3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5-27页 |
1. 试验材料 | 第25-26页 |
·供试洋桔梗材料 | 第25页 |
·培养基 | 第25-26页 |
·其他试剂 | 第26页 |
2. 试验方法 | 第26-27页 |
·叶片分化培养基激素浓度设计 | 第26页 |
·叶片对不同浓度 Km 的耐受性试验设计 | 第26页 |
·无菌苗的增殖 | 第26页 |
·无菌苗的生根 | 第26-2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7-30页 |
1. 叶盘法诱导叶片分化过程中激素浓度的影响 | 第27-28页 |
2. 不同浓度 Km 对洋桔梗叶片生长的影响 | 第28-29页 |
3. 无菌苗的增殖 | 第29页 |
4. 无菌苗的生根 | 第29-30页 |
讨论 | 第30-32页 |
第二章 花特异表达启动子的克隆及花色苷调节基因Lc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2-4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3-40页 |
1. 试验材料 | 第33-34页 |
·植物材料 | 第33页 |
·菌株与质粒 | 第33页 |
·培养基 | 第33-34页 |
2. 试验方法 | 第34-40页 |
·CTAB法提取矮牵牛叶片总DNA | 第34页 |
·花特异动子PCHS的PCR扩增 | 第34-35页 |
·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35-36页 |
·PCR产物的纯化与回收 | 第36页 |
·PCR扩增的PCHS与pUCm-T载体的连接、转化与筛选 | 第36-39页 |
·由T载体双酶切回收PCHS | 第39页 |
·由PCHS控制下的花色素苷调节基因Lc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 第39-4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0-43页 |
1. 花特异表达启动子PCHS的克隆 | 第40页 |
2. 花特异表达启动子PCHS序列分析 | 第40-41页 |
3. LC调节基因的表达载体构建 | 第41-43页 |
讨论 | 第43-44页 |
第三章 根癌农杆菌介导洋桔梗叶盘法转化的研究 | 第44-61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45-52页 |
1. 试验材料 | 第45-46页 |
·供试菌株与质粒 | 第45-46页 |
·植物材料 | 第46页 |
·培养基 | 第46页 |
2. 试验方法 | 第46-52页 |
·培养条件 | 第46页 |
·质粒的大量提取和鉴定 | 第46-48页 |
·农杆菌感受态的制备、转化 | 第48-49页 |
·根癌农杆菌转化子的鉴定 | 第49页 |
·农杆菌活化和菌液的制备 | 第49页 |
·外植体的制备 | 第49页 |
·经预培养后的洋桔梗叶片进行抗生素敏感性实验 | 第49-50页 |
·根癌农杆菌转化白花洋桔梗 | 第50页 |
·转基因洋桔梗后代PCR检测 | 第50-5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2-59页 |
1. 质粒鉴定 | 第52-53页 |
2. 根癌农杆菌转化子的鉴定 | 第53-54页 |
3. 预培养外植体对卡那的抗性试验 | 第54-55页 |
4. 不同时间预培养处理材料经农杆菌转化后的分化结果 | 第55-57页 |
5. 洋桔梗抗性后代PCR检测 | 第57-59页 |
讨论 | 第59-61页 |
中英文对照 | 第61-62页 |
图版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声明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