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 第1-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2-1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2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3-3 研究范围 | 第10页 |
§1-3 本文要解决的问题和创新点 | 第10-11页 |
§1-4 研究思路、方法与论文的结构安排、主要内容 | 第11-13页 |
1-4-1 研究思路、方法 | 第11页 |
1-4-2 论文的结构安排和主要内容 | 第11-13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 第13-27页 |
§2-1 薪酬理论 | 第13-17页 |
2-1-1 薪酬的定义、本质及构成 | 第13-14页 |
2-1-2 薪酬的职能 | 第14-15页 |
2-1-3 影响薪酬的决定因素 | 第15-16页 |
2-1-4 常见基本薪酬制度和薪酬体系分类 | 第16-17页 |
§2-2 薪酬管理 | 第17-22页 |
2-2-1 薪酬管理的内容 | 第17页 |
2-2-2 薪酬管理的原则 | 第17-18页 |
2-2-3 薪酬理论发展史 | 第18-19页 |
2-2-4 薪酬管理的变迁 | 第19-21页 |
2-2-5 我国国有企业工资制度变迁的历史过程 | 第21页 |
2-2-6 我国薪酬制度的发展前景 | 第21-22页 |
§2-3 激励理论 | 第22-25页 |
2-3-1 激励理论的作用与意义 | 第22页 |
2-3-2 各激励理论对薪酬管理的启示 | 第22-25页 |
§2-4 中层管理和中层管理人员相关理论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张煤机公司薪酬管理现状分析 | 第27-35页 |
§3-1 企业基本情况 | 第27-29页 |
3-1-1 概况 | 第27页 |
3-1-2 机构设置状况 | 第27页 |
3-1-3 人员分布情况 | 第27-29页 |
§3-2 现行薪酬制度分析 | 第29-32页 |
3-2-1 现行工资收入分配思想和分配原则 | 第29页 |
3-2-2 现行收入分配办法 | 第29-31页 |
3-2-3 现行工资收入满意度调查 | 第31-32页 |
§3-3 现行薪酬体系问题剖析及改进方向 | 第32-35页 |
3-3-1 现行薪酬体系存在的问题 | 第32-33页 |
3-3-2 改进方向 | 第33-35页 |
第四章 对张煤机公司中层管理人员薪酬体系改进设计 | 第35-58页 |
§4-1 在薪酬方案设计中应体现的基点和改革内容 | 第35-38页 |
4-1-1 改进方案的设计基点和前提条件 | 第35-36页 |
4-1-2 原则 | 第36页 |
4-1-3 改革目标和内容 | 第36-37页 |
4-1-4 改进框架 | 第37-38页 |
§4-2 岗位设计与分析 | 第38-41页 |
4-2-1 组织结构系统 | 第38-40页 |
4-2-2 岗位设计与分析 | 第40页 |
4-2-3 岗位评价 | 第40-41页 |
§4-3 薪酬状况调查 | 第41-43页 |
§4-4 基于职位的基本薪酬设计 | 第43-48页 |
4-4-1 确定基本薪酬设计思路 | 第43-44页 |
4-4-2 制定工资曲线 | 第44-45页 |
4-4-3 基于职位的基本薪酬方案 | 第45-48页 |
§4-5 基于绩效的激励薪酬的设计 | 第48-53页 |
4-5-1 绩效及其影响因素 | 第48页 |
4-5-2 绩效薪酬概述 | 第48-49页 |
4-5-3 方案设计 | 第49-53页 |
4-5-4 实施绩效薪酬管理的要点 | 第53页 |
§4-6 福利设计 | 第53-57页 |
4-6-1 福利概述 | 第53-54页 |
4-6-2 福利的特点 | 第54-55页 |
4-6-3 中层管理人员的福利薪酬设计 | 第55-56页 |
4-6-4 设置福利的注意事项 | 第56-57页 |
§4-7 薪酬方案的实施 | 第57-58页 |
第五章 中层管理人员激励机制模型 | 第58-64页 |
§5-1 管理激励机制概述 | 第58-59页 |
5-1-1 管理学中的激励问题 | 第58页 |
5-1-2 激励机制 | 第58-59页 |
§5-2 管理激励机制模型设计 | 第59-64页 |
5-2-1 激励机制设计的定性说明 | 第59-60页 |
5-2-2 激励机制设计的定量说明 | 第60-64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附录A | 第67-69页 |
附录B | 第69-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