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上市公司财务虚假预警系统研究

1 引言第1-9页
 1.1 研究背景第7页
 1.2 研究意义第7-8页
 1.3 研究目的第8-9页
2 文献综述第9-27页
 2.1 公司财务造假的成因理论第9页
  2.1.1 财务舞弊三角理论定第9页
  2.1.2 GONE理论第9页
  2.1.3 企业舞弊风险因子理论第9页
 2.2 公司财务造假的制度因素第9-14页
  2.2.1 国有企业与财务造假第9-11页
  2.2.2 政府行为与上市公司造假第11-12页
  2.2.3 证券市场相关制度不完善与上市公司造假第12-13页
  2.2.4 不完善的外部审计与上市公司造假第13页
  2.2.5 不健全的监管体系与上市公司造假第13-14页
 2.3 公司财务造假的识别第14-23页
  2.3.1 对造假公司的特征研究第14-15页
  2.3.2 对财务造假的手段研究第15-19页
  2.3.3 Beneish的识别模型第19页
  2.3.4 财务造假的识别模式第19-23页
 2.4 公司财务造假的防范第23-27页
  2.4.1 公司财务造假的防范理论第23-24页
  2.4.2 新股发行中的财务造假第24页
  2.4.3 为获得配股资格的财务造假第24-25页
  2.4.4 亏损公司的财务造假第25-26页
  2.4.5 利用虚假财务信息操纵股价第26-27页
3 研究方法设计第27-31页
 3.1 上市公司财务虚假预警系统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7-29页
  3.1.1 虚假财务信息的理论界定第27-28页
  3.1.2 研究的理论依据第28-29页
 3.2 研究方法第29-31页
  3.2.1 描述性统计与剖面分析第30页
  3.2.2 模型建立与评估第30-31页
4 上市公司财务虚假预警实证研究第31-45页
 4.1 样本选择第31-34页
 4.2 财务指标的选择第34页
 4.3 资料来源与统计工具第34页
 4.4 描述性统计与剖面分析第34-37页
 4.5 模型的建立与评估第37-45页
  4.5.1 多元线形回归模型(LPM)的建立第37-40页
  4.5.2 判别点的选择第40页
  4.5.3 LPM模型的鉴别效果评估第40-41页
  4.5.4 Logistic模型的建立第41-42页
  4.5.5 Logistic模型预测效果评估第42-43页
  4.5.6 LPM模型和Logistic模型鉴别效果比较第43-45页
5 上市公司财务虚假预警案例检验第45-53页
 5.1 琼民源财务虚假案例检验第45-48页
  5.1.1 琼民源案例简介第45-47页
  5.1.2 模型检验第47-48页
 5.2 银广厦财务虚假案例检验第48-53页
  5.2.1 银广厦案例简介第48-50页
  5.2.2 模型检验第50-52页
  5.2.3 模型检验结果分析第52-53页
6 预警系统研究的结论与启示第53-60页
 6.1 预警系统研究的结论第53页
 6.2 研究的启示第53-58页
 6.3 对后续研究的建议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醇类汽车非常规排放物的检测技术研究
下一篇:胡十二块沙三中4-8油藏精细描述及剩余油分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