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 ·课题学术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 ·电力电缆绝缘在线监测 | 第12-15页 |
| ·直流法 | 第12-13页 |
| ·工频法 | 第13-15页 |
| ·低频法 | 第15页 |
| ·介质损耗角基本知识 | 第15-17页 |
| ·介质损耗角的基本概念 | 第15-16页 |
| ·tg( 与频率之间的关系 | 第16-17页 |
| ·影响损耗因数的因素 | 第17页 |
| ·损耗因数测量技术分析 | 第17-19页 |
|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 第2章 谐波分析法和换相电缆接地电流关系 | 第21-38页 |
| ·引言 | 第21页 |
| ·谐波分析法 | 第21-24页 |
| ·基本原理 | 第21-23页 |
| ·预处理电路附加相位差的消除 | 第23-24页 |
| ·准同步算法 | 第24-29页 |
| ·算法简介 | 第25页 |
| ·准同步算法的分类及选择 | 第25-27页 |
| ·实际数据处理过程 | 第27-29页 |
| ·计算机仿真分析 | 第29-32页 |
| ·仿真模拟信号的产生 | 第29页 |
| ·仿真分析结果 | 第29-32页 |
| ·换相电缆接地电流关系 | 第32-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3章 信号提取和信号调理电路设计 | 第38-49页 |
| ·引言 | 第38页 |
| ·信号提取方式 | 第38-39页 |
| ·运算放大电路设计 | 第39-41页 |
| ·50Hz带通滤波器的设计 | 第41-48页 |
| ·设计原理 | 第41-42页 |
| ·50Hz带通滤波器的设计计算 | 第42-48页 |
| ·本章小节 | 第48-49页 |
| 第4章 数据采集板的设计 | 第49-59页 |
| ·引言 | 第49页 |
| ·主要器件和开发工具选择 | 第49-51页 |
| ·主要器件选择 | 第49-50页 |
| ·开发工具的选择 | 第50-51页 |
| ·数据采集板的设计 | 第51-55页 |
| ·A/D转换部分的设计 | 第51-52页 |
| ·单片机控制部分的设计 | 第52-54页 |
| ·扩展RAM部分的设计 | 第54-55页 |
| ·串口通讯部分的设计 | 第55页 |
| ·数据采集板程序设计 | 第55-58页 |
| ·单片机的内部资源分配 | 第55-56页 |
| ·单片机的程序流程图 | 第56-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5章 高压电缆绝缘在线监测系统软件 | 第59-67页 |
| ·引言 | 第59页 |
| ·开发工具和开发环境的选择 | 第59-60页 |
| ·高压电缆绝缘在线监测系统软件设计总体思想 | 第60页 |
| ·程序窗体结构 | 第60页 |
| ·程序设计的整体流程图 | 第60页 |
| ·高压电缆绝缘在线监测系统软件设计50 5.4.1 主窗体设计 | 第60-66页 |
| ·主窗体设计 | 第62页 |
| ·介质损耗计算窗体设计 | 第62-66页 |
| ·软件说明和软件简介 | 第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第6章 实验结果 | 第67-69页 |
| ·实验结果 | 第67-68页 |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 结论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 附录 | 第75-7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6-77页 |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