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用全硅MCM-41担载Co-Mo和Ni-Mo硫化物研制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

前言第1-16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6-60页
   ·石油馏分油脱硫技术第16-22页
     ·加氢脱硫技术第17-18页
     ·非加氢脱硫技术第18-22页
   ·石油馏分中的含硫化合物及其反应特性第22-27页
     ·含硫化合物第22-24页
     ·含硫化合物的加氢脱硫反应活性第24-27页
   ·加氢脱硫催化剂第27-42页
     ·加氢脱硫催化剂的活性中心和理论模型第29-33页
     ·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第33-42页
   ·MCM-41的合成及其催化应用第42-47页
     ·MCM-41的合成第42-45页
     ·MCM-41分子筛的应用第45-47页
   ·噻吩类含硫化合物的加氢脱硫反应网络及其反应动力学第47-51页
     ·噻吩的HDS反应第47-48页
     ·苯并噻吩的HDS反应第48-49页
     ·二苯并噻吩的HDS反应第49-51页
   ·论文的立题依据第51-60页
第2章 载体MCM-41的合成第60-67页
   ·实验部分第60-61页
     ·试剂第60页
     ·Si-MCM-41的合成第60-61页
     ·分析与表征第61页
   ·结果与讨论第61-66页
     ·母液pH的影响第61-63页
     ·水热反应条件对合成产物的影响第63页
     ·高温预处理对产品性能的影响第63-65页
     ·MCM-41的热稳定性第65-66页
   ·小结第66-67页
第3章 Ni-Mo/MCM-41加氢脱硫催化剂制备第67-100页
   ·实验部分第67-71页
     ·实验材料及催化剂第67页
     ·催化剂表征第67-68页
     ·催化剂HDS活性评价第68-71页
     ·动力学实验第71页
   ·Ni-Mo/MCM-41的表征第71-76页
     ·MCM-41及Ni-Mo/MCM-41的结构参数第71-74页
     ·程序升温还原(TPR)第74-75页
     ·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第75-76页
     ·X-射线衍射(XRD)第76页
   ·加氢脱硫反应活性第76-86页
     ·DBT的加氢脱硫反应活性第76-80页
     ·4-MDBT、4,6-DMDBT的加氢脱硫反应活性第80-81页
     ·对高硫直馏柴油的加氢脱硫反应活性第81-83页
     ·含氮化合物对加氢脱硫反应活性的影响第83-86页
   ·DBT的HDS反应动力学第86-96页
     ·稳定性考察第86-87页
     ·内外扩散对反应的影响第87-89页
     ·动力学参数的求取第89-96页
   ·小结第96-100页
第4章 Co-Mo/MCM-41加氢脱硫催化剂制备第100-121页
   ·实验部分第100-101页
     ·实验材料及催化剂第100页
     ·催化剂表征第100页
     ·催化剂HDS活性评价第100-101页
     ·动力学研究第101页
   ·Co-Mo/MCM-41的表征第101-104页
     ·Co-Mo/MCM-41的结构参数第101-102页
     ·TPR第102-103页
     ·XRD第103-104页
     ·UV-Vis第104页
   ·Co-Mo/MCM-41的加氢脱硫反应活性第104-111页
     ·对DBT的加氢脱硫反应第104-107页
     ·对4-MDBT和4,6-DMDBT的HDS反应活性第107-108页
     ·对高硫直馏柴油的加氢脱硫反应活性第108-109页
     ·含氮化合物对加氢脱硫反应活性的影响第109-111页
   ·DBT的HDS反应动力学第111-119页
     ·动力学准备实验第111-113页
     ·反应速率常数第113-117页
     ·表观活化能第117-119页
   ·小结第119-121页
第5章 加氢脱硫反应机理初探第121-131页
   ·实验部分第121-123页
     ·反应试剂第121-122页
     ·实验方法第122-123页
   ·[~(35)S]DBT示踪结果第123-126页
   ·[~(35)S]H_2S示踪结果第126页
   ·加氢脱硫反应机理模型第126-129页
   ·小结第129-131页
结论第131-133页
论文创新点第133-134页
致谢第134-135页
附录 主要英文缩写词汇第135-142页

论文共1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环境权的法律属性
下一篇:柳蓝叶甲和分月扇舟蛾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苦豆草生物碱的行为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