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安然公司的破产透视盈余管理
中英文摘要 | 第1-16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6-18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6页 |
2 研究定位、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 | 第16-17页 |
3 研究思路及可能的创意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盈余管理 | 第18-23页 |
1 盈余管理研究的起源 | 第18-19页 |
2 盈余管理的定义 | 第19页 |
3 盈余管理定义分析 | 第19-21页 |
4 盈余管理与盈余操纵的关系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安然事件 | 第23-36页 |
1 安然公司的历史 | 第23-25页 |
2 安然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 | 第25-32页 |
·隐瞒在科技股票上的损失 | 第27-28页 |
·隐瞒非赢利新业务的债务 | 第28-29页 |
·夸大陷入困境的业务价值 | 第29-32页 |
3 分析安然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 | 第32-36页 |
·内部人员交易 | 第32-34页 |
·筹资 | 第34-36页 |
第四章 安然丑闻责任分析及影响 | 第36-47页 |
1 责任分析 | 第36-44页 |
·经理人 | 第36-37页 |
·会计公司 | 第37-38页 |
·政府 | 第38-39页 |
·华尔街投资银行和分析师 | 第39-41页 |
·商业银行 | 第41-42页 |
·董事 | 第42页 |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 第42-43页 |
·评级机构 | 第43-44页 |
2 安然公司的破产对美国社会的影响 | 第44-47页 |
·动摇了投资者的信心 | 第44页 |
·股市下挫 | 第44-45页 |
·《公司改革法》的制定 | 第45-47页 |
第五章 安然事件给中国带来的启示 | 第47-58页 |
1 应加快改制 | 第48-50页 |
2 应进一步完善审计制度,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 | 第50-52页 |
3 加强对会计行业的法律和法规建设 | 第52-53页 |
4 建立对商业银行和证券分析师的监管机制 | 第53-55页 |
5 竖立诚信 | 第55-56页 |
6 本文结论 | 第56-58页 |
注释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