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技术在各方面的应用论文

变结构控制方法在列车自动控制系统中的仿真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6页
目录第6-9页
第1章 绪论第9-18页
   ·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第9-10页
   ·我国铁路的发展方向第10-11页
   ·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第11-16页
     ·概述第11-12页
     ·西方国家的列控系统第12-14页
     ·我国的列控系统第14-16页
   ·当前ATC存在问题第16页
   ·论文主要目的第16-17页
   ·论文主要内容第17-18页
第2章 变结构控制的基本理论第18-27页
   ·引言第18页
   ·变结构控制的基本理论第18-21页
   ·变结构控制的不变性第21-23页
   ·变结构系统的设计第23-24页
   ·变结构控制系统的抖振问题第24-25页
     ·抖振的消除-连续化法第24-25页
     ·抖振的削弱-趋近律法第25页
   ·变结构控制的特点第25-27页
第3章 列车运行模型分析第27-35页
   ·概述第27页
   ·列车运行阻力分析第27-31页
     ·单位基本阻力分析第27-28页
     ·附加阻力分析第28-31页
   ·列车运行动态模型第31-35页
     ·列车运动方程第31页
     ·电力机车主电路模型第31-35页
第4章 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第35-38页
   ·系统仿真技术概述第35页
   ·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第35-38页
     ·Simulink子系统与模块封装技术第36页
     ·仿真性能和精度第36-38页
第5章 采用变结构控制方法的ATC系统仿真第38-55页
   ·列车自动控制调节框图第38-39页
   ·列车运动系统仿真方程第39-41页
     ·仿真方程的建立第39页
     ·仿真策略第39-40页
     ·参数设置第40-41页
   ·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案第41-46页
     ·列车的运行状态方程第41-42页
     ·切换面的选择第42-43页
     ·控制量的设计第43-44页
     ·VSC控制器的仿真第44-46页
   ·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的仿真框图第46页
   ·仿真结果分析第46-55页
     ·理想静态系统,无外界干扰,VSC控制第46-47页
     ·理想静态系统,无外界干扰,PI控制第47-48页
     ·系统静态分析第48页
     ·参数变化,VSC控制第48-50页
     ·参数变化,PI控制第50-52页
     ·动态过程仿真第52-54页
     ·系统动态分析结论第54-55页
第6章 控制方法的改进第55-57页
   ·滑模变结构-积分控制第55页
   ·第二种到达律方案第55-57页
结论第57-59页
致谢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经济转轨时期国有企业经理角色由“官本位”向“市场本位”转换的激励理论研究
下一篇:国际贸易流向与国际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