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历史回顾与启迪 | 第1-22页 |
(一) 第一次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建立农民土地个体所有制。 | 第12-15页 |
(二) 第二次土地改革——把农民个体所有制改革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统一经营的土地制度。 | 第15-19页 |
(三) 第三次土地制度改革——把集体所有、统一经营使用的土地制度改革为土地集体所有,家庭联产承包经营、长期稳定承包权、鼓励合法流动为特征的新型土地制度。 | 第19-21页 |
(四) 我国农村土地改革给我们的启迪。 | 第21-22页 |
二、 建立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是现阶段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选择 | 第22-37页 |
(一)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缺陷 | 第22-27页 |
1、 家庭经营规模细小,土地零碎,既妨碍了土地的适当规模经营,又妨碍了农业的机械化。 | 第23-24页 |
2、 随着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农户日益兼业化,农业在许多农户中降为副业,这既不利于我国农业向高效率的农业发展,也不利于农业专业化和产业化。 | 第24页 |
3、 增强了农民对土地的依恋心理,给具有现代意义的农民离土离乡过程的进展增添了新的困难。 | 第24-25页 |
4、 农民的组织程度降低,农户分散化,使现代农业科技和先进生产经验、先进耕作技术的传播与推广变得比过去困难。 | 第25-27页 |
(二) 建立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的必然趋势 | 第27-37页 |
1、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土地抛荒的大量存在,迫切需要土地经营权流转 | 第27-30页 |
2、 建立土地流转机制,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客观需要。 | 第30-32页 |
3、 土地承包期的延长提出了建立土地流转机制的客观要求。 | 第32-33页 |
4、 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的规定为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提供了政策、法律依据。 | 第33-35页 |
5、 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客观必然性。 | 第35-37页 |
三、 当前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7-48页 |
(一) 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现状 | 第37-45页 |
1、 当前土地经营权流转的主要形式 | 第37-40页 |
2、 土地流转已成气候 | 第40-43页 |
3、 土地使用权流转的作用 | 第43-45页 |
(二) 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5-48页 |
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以行政方式推动。 | 第45-46页 |
2、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市场机制不健全。 | 第46页 |
3、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操作程序不规范。 | 第46-47页 |
4、 流转规模小。 | 第47页 |
5、 政府误区多,调控不力,按市场原则运作不够。 | 第47-48页 |
四、 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的对策 | 第48-63页 |
(一) 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条件 | 第48-49页 |
(二) 遵守土地流转的原则 | 第49-52页 |
1、 依法原则 | 第50页 |
2、 自愿原则 | 第50页 |
3、 公平、公开、公正原则 | 第50-51页 |
4、 效率原则 | 第51-52页 |
5、 有偿性原则 | 第52页 |
6、 登记原则 | 第52页 |
(三) 严格土地流转的程序 | 第52-53页 |
(四) 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机制 | 第53-63页 |
1、 继续落实好土地延包30年不变的政策,这是我国农村经济的一项基本制度,也是党的农村政策的核心内容,是搞好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基础。 | 第54页 |
2、 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土地使用权有偿流转。 | 第54-55页 |
3、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为土地流转创造条件 | 第55-56页 |
4、 建立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为农民离土创业促进土地使用权流转提供宽松的社会环境。 | 第56页 |
5、 加强土地流转的法律监督。 | 第56-58页 |
6、 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 | 第58-63页 |
注释 | 第63-65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