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英文摘要 | 第3-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3页 |
1.1 引言 | 第6-8页 |
1.2 传统的表面形貌分析及评判体系的不足 | 第8页 |
1.3 统计学接触模型的不足和M-B分形接触模型的提出 | 第8-11页 |
1.4 原有M-B模型和磨合磨损预测模型的不足 | 第11页 |
1.5 课题来源及论文中所做的主要工作 | 第11-13页 |
第二章 表面形貌分形特征的数学表征 | 第13-20页 |
2.1 分形几何学的产生及其基本理论 | 第13-14页 |
2.2 表面形貌分形特征的数学表征 | 第14-17页 |
2.3 分形参数D和G的获得及其意义 | 第17-1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三章 一重分形特征表面的弹塑性接触及磨合磨损预测模型 | 第20-28页 |
3.1 真实接触面积 | 第20-21页 |
3.2 接触面的变形性质 | 第21-24页 |
3.3 真实接触面积与载荷的关系 | 第24-25页 |
3.4 基于M-B模型的磨合磨损预测模型 | 第25-2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四章 一重分形特征表面的弹塑性接触及磨合磨损预测模型的修正 | 第28-40页 |
4.1 真实接触面积 | 第28-30页 |
4.2 临界微接触转换截面积 | 第30-33页 |
4.3 接触面的变形性质及真实接触面积与载荷的关系 | 第33-37页 |
4.4 真实弹性接触面积比和弹性接触点数 | 第37-38页 |
4.5 基于修正M-B模型的磨合磨损预测模型 | 第38-3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五章 修正的弹塑性接触及磨合磨损预测模型的仿真研究 | 第40-57页 |
5.1 接触面积比和接触点数的仿真分析 | 第40-41页 |
5.2 用修正的分形接触模型对真实接触面积和弹性接触面积比的仿真预测 | 第41-45页 |
5.3 分形维数D对于磨损率的影响仿真 | 第45-47页 |
5.4 其它参数对于磨损率的影响仿真 | 第47-48页 |
5.5 磨损过程最佳分形维数的预测仿真 | 第48-52页 |
5.6 理论分析和实验数据的比较 | 第52-55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六章 二重分形特征表面的弹塑性接触模型的设想 | 第57-63页 |
6.1 接触面的变形性质 | 第57-59页 |
6.2 真实接触面积 | 第59-60页 |
6.3 真实接触面积与载荷的关系 | 第60-62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63-64页 |
附录A 微接触截面积的尺寸分布函数 | 第64-65页 |
附录B 最大微接触面积与分形接触区域真实接触面积的比率 | 第65-70页 |
硕士期间完成的论文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