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国内外铁路集装箱货场管理研究现状分析 | 第9-10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页 |
·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1-12页 |
·论文的结构 | 第12-14页 |
2 铁路集装箱货场管理与网络最优化技术的理论概述 | 第14-25页 |
·铁路集装箱货场管理 | 第14-21页 |
·铁路集装箱货场基本概念 | 第14-17页 |
·铁路集装箱货场管理的目的和原则 | 第17页 |
·铁路集装箱货场管理的主要内容 | 第17-21页 |
·图与网络最优化问题 | 第21-25页 |
·图的一些基本知识 | 第21-22页 |
·网络最优化问题 | 第22-24页 |
·网络最大流算法 | 第24-25页 |
3 铁路集装箱货场装卸管理研究 | 第25-39页 |
·铁路集装箱货场装卸管理主要内容框架 | 第25-26页 |
·铁路集装箱货场装卸工作组织和管理 | 第26-29页 |
·铁路集装箱货场作业流程 | 第26-28页 |
·铁路集装箱货场装卸作业计划和组织管理 | 第28-29页 |
·铁路集装箱货场装卸劳动力组织和管理 | 第29页 |
·铁路集装箱货场装卸作业安全管理 | 第29页 |
·铁路集装箱货场堆场管理 | 第29-33页 |
·铁路集装箱堆场箱区管理 | 第29-31页 |
·铁路集装箱货场堆垛管理 | 第31-33页 |
·铁路集装箱货场装卸线的设计和管理 | 第33-35页 |
·铁路集装箱货场到发线数量的确定 | 第33页 |
·铁路集装箱货场装卸线总有效长的确定 | 第33-35页 |
·铁路集装箱货场装卸线间距的确定 | 第35页 |
·铁路集装箱货场装卸机械的运用和管理 | 第35-39页 |
·铁路集装箱货场装卸机械的选型 | 第35-36页 |
·铁路集装箱货场装卸设备的调度 | 第36页 |
·铁路集装箱货场装卸设备安全运营管理与维护 | 第36-39页 |
4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铁路集装箱货场装卸机械选型的研究 | 第39-47页 |
·铁路集装箱货场装卸机械选型的一般原则 | 第39-40页 |
·铁路集装箱货场主型装卸机械的经验比选 | 第40-42页 |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铁路集装箱货场装卸机械选型研究 | 第42-44页 |
·影响装卸机械选择的主要性能指标 | 第42-43页 |
·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机械选优的基本方法 | 第43-44页 |
·案例分析 | 第44-47页 |
·问题提出 | 第44页 |
·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该铁路集装箱货场叉车进行选型 | 第44-46页 |
·分析总结 | 第46-47页 |
5 基于网络最优化技术的铁路集装箱货场龙门起重机调度配置的研究 | 第47-59页 |
·铁路集装箱货场龙门起重机调度配置最优化的实际影响意义 | 第47页 |
·铁路集装箱货场龙门起重机调度配置问题描述 | 第47-48页 |
·铁路集装箱货场龙门起重机调度配置模型 | 第48-50页 |
·铁路集装箱货场龙门起重机调度配置最小流算法 | 第50-52页 |
·最小流算法正确性与有效性的证明 | 第52-54页 |
·最小流算法的正确性 | 第52-54页 |
·最小流算法的有效性 | 第54页 |
·案例分析 | 第54-59页 |
·已知条件 | 第54-55页 |
·求解过程 | 第55-57页 |
·求解结果 | 第57页 |
·结果分析比较与方法验证 | 第57-58页 |
·分析总结 | 第58-59页 |
6 结论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附录 | 第63-65页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3页 |
B. 参加课题 | 第63-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