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本文的思路和框架 | 第14-16页 |
·论文研究思路 | 第14页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2章 港口腹地的构成条件及其分类 | 第16-22页 |
·港口腹地的内涵 | 第16-18页 |
·港口腹地内涵的相关探讨 | 第16-17页 |
·本文的定义 | 第17-18页 |
·港口腹地的构成条件 | 第18-19页 |
·区域间职能差异性 | 第18页 |
·港口与腹地可运输性 | 第18-19页 |
·港口与腹地协同发展性 | 第19页 |
·港口腹地的分类 | 第19-22页 |
第3章 影响港口腹地范围的主要因素分析 | 第22-27页 |
·主要腹地因素 | 第22-23页 |
·腹地的综合实力 | 第22页 |
·腹地的支柱产业 | 第22-23页 |
·腹地的行政归属 | 第23页 |
·主要港口因素 | 第23-25页 |
·港口基础条件 | 第23-24页 |
·港口经营水平 | 第24页 |
·港口城市的综合实力 | 第24-25页 |
·港口与腹地联系因素 | 第25-27页 |
第4章 港口腹地范围界定的主要方法 | 第27-37页 |
·腹地范围界定的主要方法介绍 | 第27-35页 |
·腹地范围界定的一般方法介绍 | 第27-28页 |
·行政区划法和经济区域法 | 第28页 |
·图表法 | 第28-29页 |
·图上作业法 | 第29-30页 |
·隶属度法 | 第30-31页 |
·区位商法 | 第31-32页 |
·引力模型法 | 第32-33页 |
·圈成结构法与点轴法 | 第33-34页 |
·断裂点公式法 | 第34-35页 |
·本文的方法 | 第35-37页 |
第5章 港口腹地范围界定方法的实证研究 | 第37-56页 |
·青岛港和天津港概述 | 第37-39页 |
·区位条件及腹地范围 | 第37-38页 |
·泊位情况 | 第38页 |
·吞吐量情况 | 第38页 |
·航线条件 | 第38-39页 |
·基于引力模型的青岛港和天津港港口腹地范围分析 | 第39-51页 |
·港口吸引力评价指标及其权重的确定 | 第39-46页 |
·港口吸引力的模糊综合评价 | 第46-49页 |
·两港港口腹地范围的测算 | 第49-51页 |
·基于断裂点公式法的青岛港和天津港港口腹地范围分析 | 第51-53页 |
·两种方法的结果比较与分析 | 第53-54页 |
·青岛、天津两港拓展腹地范围的建议 | 第54-56页 |
第6章 结束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附录一: 专家调查法表格 | 第60-70页 |
专家调查法表格(一) | 第60-63页 |
专家调查法表格(二) | 第63-67页 |
专家调查法表格(三) | 第67-70页 |
附录二: 港口吸引力专家评价法表格 | 第70-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研究生履历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