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番茄自交系的筛选与新品种选育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前言 | 第11-21页 |
1 课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2 杂种优势的遗传学解释 | 第12-13页 |
·显性假说 | 第12页 |
·超显性假说 | 第12-13页 |
·上位性学说 | 第13页 |
3 番茄杂种优势的研究和生产上的应用 | 第13-14页 |
4 DNA分子标记在番茄育种上的应用 | 第14-19页 |
·DNA分子标记的优越性 | 第14页 |
·番茄遗传育种研究中常用的DNA分子标记的种类 | 第14-17页 |
·RFLP标记 | 第14-15页 |
·RAPD标记 | 第15-16页 |
·AFLP标记 | 第16页 |
·SSR标记 | 第16-17页 |
·DNA分子标记在番茄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领域 | 第17-19页 |
·番茄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17页 |
·品种的DNA指纹图谱及杂种纯度鉴定 | 第17页 |
·基因定位 | 第17-18页 |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 第18页 |
·基因的图位克隆 | 第18-19页 |
5 番茄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第一章 串番茄自交系的筛选 | 第21-2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1-24页 |
·材料 | 第21页 |
·方法 | 第21-24页 |
·自交系筛选 | 第21页 |
·自交系Tm-2~a和I-2的抗病性分子检测 | 第21-22页 |
·自交系TMV和青枯病苗期接种鉴定 | 第22-2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4-29页 |
·串番茄自交系筛选结果 | 第24-25页 |
·自交系抗病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结果 | 第25-26页 |
·串番茄自交系材料苗期抗病性接种鉴定 | 第26-29页 |
第二章 串番茄新组合比较试验和贮藏试验 | 第29-4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9-30页 |
·试验材料 | 第29页 |
·试验方法 | 第29-3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0-34页 |
·产量 | 第30-31页 |
·果实性状和营养成分 | 第31-32页 |
·果实性状 | 第31页 |
·营养成分 | 第31-32页 |
·串性及早熟性 | 第32页 |
·植物学性状及抗病性 | 第32-33页 |
·主成分分析 | 第33-34页 |
·串番茄组合的主成分分析 | 第33-34页 |
·主成分分析的综合得分及排名 | 第34页 |
3 番茄果实耐贮性试验结果 | 第34-43页 |
·贮藏期间果实硬度的变化 | 第34-35页 |
·贮藏期间果实PG酶活性的变化 | 第35-36页 |
·贮藏期间果实色泽的变化 | 第36-39页 |
·贮藏期间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的变化 | 第39-40页 |
·贮藏期间果实Vc含量的变化 | 第40-41页 |
·贮藏期间果实萼片保鲜时间的变化 | 第41-42页 |
·贮藏期间好果率的变化 | 第42-43页 |
4 小结 | 第43-45页 |
第三章 番茄三个优良组合的生产试验 | 第45-49页 |
1 试验材料 | 第45页 |
2 试验方法 | 第45页 |
·播种育苗 | 第45页 |
·定植前后大棚的栽培管理技术 | 第45页 |
3 试验调查与结果分析 | 第45-48页 |
·产量相关性状的调查 | 第45-47页 |
·果实品质相关性状 | 第47页 |
·植物学性状的调查 | 第47-48页 |
·物候期及早熟性调查 | 第48页 |
4 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品种的指纹图谱鉴定 | 第49-55页 |
1 试验材料 | 第49页 |
2 试验方法 | 第49-51页 |
·田间形态学鉴定 | 第49页 |
·SSR的分析方法 | 第49-51页 |
·DNA的提取 | 第49页 |
·SSR分析 | 第49-50页 |
·SSR引物的初步筛选 | 第50页 |
·垂直板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单株检测 | 第50页 |
·凝胶染色 | 第50-51页 |
·数据的处理 | 第51页 |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51-53页 |
·田间形态学观测和鉴定 | 第51-53页 |
·TS、T101及其亲本的DNA指纹图谱 | 第51-53页 |
·杂种纯度的鉴定 | 第53页 |
4 小结 | 第53-55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55-57页 |
附录 | 第57-62页 |
附录一 串番茄性状调查的标准和方法 | 第57-60页 |
附录二 植物 DNA的小量法提取程序 | 第60-61页 |
附录三 DNA指纹图谱鉴定技术程序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