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干旱胁迫条件下小麦冠层及产量性状的QTL定位

致谢第1-7页
摘要第7-8页
1 文献综述第8-16页
   ·作物抗旱性概念第8页
   ·抗旱性机理第8-9页
     ·逃旱性(drought escape)第8页
     ·避旱性(drought avoidance)第8-9页
     ·耐旱性(drought tolerance)第9页
     ·复原抗旱性(drought recovery)第9页
   ·小麦抗旱性指标第9-11页
     ·作物抗旱性鉴定的指标第9-11页
       ·形态指标第9-10页
       ·生理与生化指标第10-11页
     ·作物抗旱研究存在问题第11页
   ·抗旱QTL 研究进展第11-12页
   ·分子标记的类型及特点第12-14页
     ·分子标记的类型及特点第12-14页
       ·DNA 分子标记的建立第12-13页
       ·常用分子标记的特点第13-14页
   ·作图的类型与QTL 检测方法第14-16页
     ·作图群体的类型第14页
     ·图谱的构建第14页
     ·数量性状 QTL 定位第14-16页
2 引言第16-17页
3 材料与方法第17-20页
   ·试验材料及种植第17页
   ·田间性状调查第17-20页
     ·SSR 分子标记第17-18页
       ·DNA 的提取及纯化第17-18页
       ·SSR 引物及反应体系第18页
       ·PCR 反应程序第18页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第18-19页
       ·玻璃板的准备第18-19页
       ·扩增产物的电泳第19页
       ·银染检测第19页
       ·分子标记基因型记录第19页
     ·遗传图谱的构建第19-20页
     ·QTL 定位及效应分析方法第20页
4 结果与分析第20-38页
   ·06.07 两种环境下亲本及F2:3的性状表现第20-23页
   ·SSR 分子标记连锁图谱的构建第23页
     ·引物的筛选第23页
     ·遗传图谱的构建第23页
   ·两种环境下产量性状 QTL 定位及效应分析第23-37页
     ·产量相关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简单相关分析第23-24页
     ·两种环境下产量性状QTL 定位第24-31页
       ·成穗数第24页
       ·结实小穗数第24页
       ·不育小穗数第24-25页
       ·主茎穗粒数第25页
       ·千粒重第25页
       ·单株产量第25-26页
       ·产量性状QTL 稳定性分析第26-31页
     ·冠层性状 QTL 定位第31-37页
       ·株高第31页
       ·穗长第31页
       ·旗叶长第31-32页
       ·旗叶宽第32页
       ·倒节间长第32页
       ·冠层性状稳定性分析第32-37页
   ·抗旱材料的筛选第37-38页
5 讨论与结论第38-39页
   ·群体构建的思考第38页
   ·定位结果的思考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4页
英文摘要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豫综5号玉米群体不同轮次改良效果的研究
下一篇:四倍体小麦低分子量麦谷蛋白基因家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