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引言 | 第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梁桥动力学的研究方法 | 第14-18页 |
·结构动力响应数值方法 | 第14-16页 |
·降维方法 | 第16页 |
·分布参数体系法 | 第16-17页 |
·传递矩阵法 | 第17页 |
·移动质量系统的动力响应 | 第17-18页 |
·本文研究意义 | 第18页 |
·本文研究的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桥梁动力学基本原理 | 第20-34页 |
·概述 | 第20页 |
·梁桥的振动方程 | 第20-25页 |
·艾勒尔—柏努利梁的弯曲振动方程 | 第20-22页 |
·铁木辛柯梁的弯曲振动方程 | 第22-25页 |
·车桥系统动力相互作用分析 | 第25-33页 |
·定位激扰力作用下梁桥的强迫振动 | 第25-27页 |
·简支梁在移动力作用下的振动 | 第27-31页 |
·移动荷载作用下简支梁动力响应的解析解 | 第31-33页 |
·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梁桥结构动力分析的有限元法及数值解法 | 第34-52页 |
·概述 | 第34-36页 |
·基本弹性力学理论 | 第34-35页 |
·有限元动力分析的主要内容和步骤 | 第35-36页 |
·有限元系统动力方程 | 第36-41页 |
·动力方程 | 第36-37页 |
·质量矩阵 | 第37-39页 |
·阻尼矩阵 | 第39页 |
·单元刚度矩阵和等效结点荷载列阵 | 第39-41页 |
·结构动力响应直接积分法 | 第41-49页 |
·中心差分法 | 第41-44页 |
·Wilson-θ法 | 第44-47页 |
·Newmark法 | 第47-49页 |
·直接积分法的刚性问题分析 | 第49-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变截面梁有限元分析 | 第52-66页 |
·引言 | 第52页 |
·变截面模式 | 第52-54页 |
·单元刚度矩阵和质量矩阵推导 | 第54-62页 |
·采用参考文献[68]方法推导的单元刚度矩阵 | 第54-57页 |
·自推方法推导的单元刚度矩阵 | 第57-60页 |
·推导变截面梁单元质量矩阵 | 第60-62页 |
·实例分析 | 第62-64页 |
·锥形变截面梁算例 | 第62-64页 |
·抛物线形变截面梁算例 | 第64页 |
·结论 | 第64-66页 |
第五章 移动荷载作用下等截面梁桥动力响应的数值分析 | 第66-82页 |
·引言 | 第66页 |
·移动荷载作用下梁桥离散化结构的运动方程 | 第66-68页 |
·简单分解格式 | 第67页 |
·协调分解格式 | 第67-68页 |
·混合分解格式 | 第68页 |
·匀速常值荷载作用下桥梁的动力响应 | 第68-72页 |
·简支梁动力响应曲线比较 | 第68-70页 |
·离散弹性支承梁的数值计算 | 第70-72页 |
·匀速简谐荷载作用下梁桥的动力响应 | 第72-76页 |
·简支梁动力响应曲线比较 | 第72-74页 |
·弹性支承梁数值计算 | 第74-76页 |
·变速荷载作用下梁桥的动力响应 | 第76-77页 |
·移动荷载作用下多跨梁桥的动力响应 | 第77-78页 |
·多个荷载作用下梁桥的动力响应 | 第78-81页 |
·单跨简支梁动力响应的数值计算 | 第78-80页 |
·多跨简支梁动力响应的数值计算 | 第80-81页 |
·小结 | 第81-82页 |
第六章 移动荷载作用下变截面梁桥动力响应的数值分析 | 第82-98页 |
·引言 | 第82页 |
·移动荷载作用下单跨变截面简支梁动力响应 | 第82-89页 |
·锥形变截面梁动力响应 | 第82-84页 |
·抛物线形变截面梁动力响应 | 第84-86页 |
·锥形型变截面梁动力响应(多荷载) | 第86-87页 |
·抛物线形变截面梁动力响应(多荷载) | 第87-89页 |
·移动荷载作用下多跨变截面简支梁动力响应计算 | 第89-91页 |
·行驶车辆作用下多跨变截面简支梁动力响应计算 | 第91-97页 |
·多跨变截面简支梁模型I | 第91-93页 |
·多跨变截面简支梁模型II | 第93-95页 |
·多跨变截面简支梁模型III | 第95-97页 |
·小结 | 第97-98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8-102页 |
·结论 | 第98-99页 |
·梁桥动力计算理论 | 第98页 |
·关于有限元动力分析 | 第98-99页 |
·变截面有限元分析 | 第99页 |
·数值响应数值分析 | 第99页 |
·展望 | 第99-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8页 |
致谢 | 第108-10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