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论文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研究

提要第1-9页
绪论第9-16页
 一、选题意义第9-11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5页
 三、研究目的及创新第15-16页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渊源及内涵第16-52页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由来及发展第16-37页
  一、马克思以前的“意识形态”概念第16-18页
  二、马克思的“意识形态”观第18-22页
  三、马克思的后继者对意识形态理论的贡献第22-37页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内涵及本质第37-52页
  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与相似概念的区别第37-46页
  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内涵第46-48页
  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第48-52页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结构及功能第52-64页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结构第52-56页
  一、横向结构第53-54页
  二、纵向结构第54-56页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功能第56-64页
  一、社会控制功能第56-57页
  二、人格塑造功能第57-59页
  三、价值评价功能第59-61页
  四、批判功能第61-64页
第三章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困惑第64-100页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第64-78页
  一、文化大革命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冲击第65-71页
  二、苏东剧变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挑战第71-73页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第73-78页
 第二节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要困惑第78-92页
  一、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困惑第79-81页
  二、现代社会中价值选择的困惑第81-83页
  三、多元文化冲击与选择的困惑第83-87页
  四、转型期社会问题的困惑第87-92页
 第三节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困惑的实质第92-100页
  一、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定位第92-94页
  二、中国社会转型中实践的变化第94-95页
  三、中国社会转型中人的变化第95-100页
第四章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困惑的原因分析第100-123页
 第一节 国际原因分析第100-106页
  一、世界性的信仰危机与文化迷茫第100-101页
  二、西方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第101-102页
  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主导意识形态的西化、分化和淡化第102-106页
 第二节 国内原因分析第106-108页
  一、经济体制转轨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第106-107页
  二、舆论导向模糊第107页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困惑第107-108页
 第三节 本质原因分析第108-123页
  一、理想与现实的反差第108-111页
  二、人与社会的矛盾第111-115页
  三、人与自然关系基础之上的人与人的矛盾第115-118页
  四、多元文化的挤压与选择的矛盾第118-123页
第五章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构第123-168页
 第一节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构的观念基础第123-132页
  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构的内涵第123-127页
  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构的目标第127页
  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构的张力系统第127-132页
 第二节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构的理论研究维度第132-144页
  一、关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构中的现实性与理想性的统一第132-135页
  二、关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构中的传统性与现代性的统一第135-144页
 第三节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构的文化发展维度第144-153页
  一、文化发展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构的作用第145-146页
  二、文化发展的理论立场第146-147页
  三、文化发展的途径第147-153页
 第四节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构的制度建设维度第153-168页
  一、制度建设的理论立场第153-155页
  二、制度建设的方向、原则与途径第155-168页
结论第168-173页
 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理论研究第168-169页
 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的困惑及其原因分析第169页
 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建构第169-173页
参考文献第173-178页
 一、期刊文献第173-176页
 二、图书文献第176-17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78-179页
中文摘要第179-183页
Abstract第183-189页
后记第189页

论文共1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主党派参政与政治文明建设研究
下一篇: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党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