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民主党派及其活动论文

民主党派参政与政治文明建设研究

内容提要第1-11页
绪论第11-20页
 一、研究现状第11-13页
  (一) 关于民主党派的研究第11-13页
  (二) 关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研究第13页
 二、选题意义第13-15页
  (一) 理论意义第14页
  (二) 实践意义第14-15页
 三、研究视角与方法第15-16页
 四、论文思路和框架第16-19页
 五、论文的创新之处第19-20页
第一章 民主党派参政与政治文明建设的内涵第20-36页
 一、民主党派参政的内涵第20-24页
 二、政治文明建设的内涵第24-29页
 三、民主党派参政是中国共产党人对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探索第29-36页
第二章 民主党派参政在政治文明建设中的第36-54页
 一、民主党派参与政治文明建设的形式及其特点第36-41页
  (一) 民主党派参与政治文明建设的形式第36-38页
  (二) 民主党派参与政治文明建设的特点第38-41页
 二、民主党派参政在政治文明建设中的地位第41-44页
  (一) 民主党派参政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第41-42页
  (二) 民主党派参政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第42-43页
  (三) 民主党派参政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第43-44页
 三、民主党派参政在政治文明建设中的作用第44-54页
  (一) 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中的协商作用第44-46页
  (二) 民主监督体系中的监督作用第46-47页
  (三) 民主管理体系中的参政议政作用第47-48页
  (四) 基层民主建设中的桥梁作用第48-49页
  (五) 政治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第49-52页
  (六) 法治建设中的显著作用第52-54页
第三章 民主党派参与政治文明建设的历程第54-76页
 一、民国时期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第54-61页
  (一) 抗日战争时期民主党派为实现民主宪政而斗争第54-56页
  (二) 各民主党派为实现和平民主而奋斗第56-61页
 二、建国后为追求政治文明与中共一道风雨兼程第61-70页
  (一) 建国初期各民主党派积极参政议政第61-64页
  (二) 过渡时期民主党派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第64-66页
  (三) 民主党派追求政治文明的曲折历程第66-70页
 三、新时期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而不懈努力第70-76页
  (一) 民主党派参与政治文明建设工作的恢复第70-72页
  (二) 民主党派参与政治文明建设工作的逐步发展和完善第72-74页
  (三) 参政党地位的确立第74-76页
第四章 政治文明建设对民主党派参政的新要求第76-94页
 一、必须把握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三大支柱第76-84页
  (一) 正确认识和处理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第76-80页
  (二) 民主党派参政要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目标第80-82页
  (三) 民主党派参政必须以依法治国为基础第82-84页
 二、必须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推进政治文明建设的能力第84-90页
  (一) 加强思想理论建设,提高民主党派推进政治文明建设的理论水平第85-87页
  (二) 加强组织建设,增强民主党派参与政治文明建设的活力第87-89页
  (三) 加强参政能力建设,练好民主党派参与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功第89-90页
  (四) 加强制度建设,确保民主党派参与政治文明建设有章可循第90页
 三、与时俱进,开拓民主党派参与政治文明的新境界第90-94页
  (一) 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参政的指导思想第92页
  (二) 以促进政治文明建设为主旋律第92-93页
  (三) 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第93页
  (四) 反腐败将继续作为参政的重点问题第93-94页
第五章 进一步完善民主党派参政运行机制加强政治文明建设第94-119页
 一、民主党派参与政治文明建设的现状第94-103页
  (一) 民主党派参与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成就第94-99页
  (二) 民主党派参与政治文明建设的制约因素第99-103页
 二、进一步完善参政运行机制,推动政治文明建设第103-107页
  (一) 民主党派运行机制的内涵第104-106页
  (二) 民主党派参政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的必要性第106-107页
 三、进一步完善民主党派参政运行机制加强政治文明建设.第107-119页
  (一)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参政议政运行机制加强政治文明建设第109-112页
  (二)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民主监督的运行机制加强政治文明建设第112-115页
  (三)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政治协商的运行机制加强政治文明建设第115-119页
结论第119-120页
参考文献第120-12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第126-127页
中文摘要第127-131页
ABSTRACT第131-137页
致谢第137页

论文共1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战后日本政党政治的演变及其特征研究
下一篇: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