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宪法解释权的归属类型——各国宪法解释主体模式之比较研究 | 第11-23页 |
一、当今各国宪法解释主体模式之划分 | 第12-17页 |
(一) 立法机关解释模式 | 第12-13页 |
(二) 普通法院解释模式 | 第13-15页 |
(三) 专门机关解释模式 | 第15-17页 |
1、宪法法院解释模式 | 第15-16页 |
2、宪法委员会解释模式 | 第16-17页 |
二、各宪法解释主体模式之比较分析 | 第17-19页 |
(一) 各宪法解释主体模式理论基础之演变 | 第17-18页 |
(二) 各宪法解释主体模式特点之比较 | 第18-19页 |
三、各宪法解释主体模式的借鉴与发展 | 第19-23页 |
(一) 普通法院解释模式对于宪法法院解释模式的借鉴 | 第20-21页 |
(二) 普通法院解释模式对于宪法委员会解释模式的借鉴 | 第21页 |
(三) 宪法法院解释模式对于宪法委员会解释模式的借鉴 | 第21-22页 |
(四) 宪法委员会解释模式对于宪法法院解释模式的借鉴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宪法解释权的制约途径——各主体模式下宪法解释程序之归纳分析 | 第23-33页 |
一、立法机关的宪法解释程序 | 第23-24页 |
二、普通法院的宪法解释程序 | 第24-26页 |
三、专门机关的宪法解释程序 | 第26-30页 |
(一) 宪法法院的宪法解释程序 | 第26-28页 |
(二) 宪法委员会的宪法解释程序 | 第28-30页 |
四、各主体宪法解释程序特点之归纳分析 | 第30-33页 |
(一) 主动解释与被动解释 | 第30页 |
(二) 抽象解释与具体解释 | 第30-31页 |
(三) 事前解释和事后解释 | 第31-32页 |
(四) 普遍效力与个别效力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宪法解释权的运作方式——各国宪法解释方法之比较研究 | 第33-42页 |
一、两大法系宪法解释方法之归纳 | 第33-39页 |
(一) 普通法系国家的宪法解释的b方法 | 第34-37页 |
1、字面解释(fiterary approach) | 第34页 |
2、黄金规则(golden rule) | 第34-35页 |
3、消除混乱规则(mischief rule) | 第35-36页 |
4、历史解释和社会学解释 | 第36-37页 |
(二) 大陆法系国家宪法解释的方法 | 第37-39页 |
1、文法解释(literary interpretation) | 第37页 |
2、逻辑解释(logical interpretation) | 第37-38页 |
3、历史解释(historical interpretation) | 第38页 |
4、目的解释(teleological interpretation) | 第38-39页 |
二、普通法系与大陆法系宪法解释方法之比较分析 | 第39-42页 |
(一) 宪法解释方法的相似性 | 第39页 |
(二) 宪法解释方法适用的差异性 | 第39-40页 |
(三) 宪法解释方法发展过程中的趋同性 | 第40-42页 |
第四章 宪法解释权在我国的运作——宪法解释权比较研究给我国的借鉴 | 第42-52页 |
一、各国宪法解释主体模式比较研究给我国的借鉴 | 第44-47页 |
二、各主体宪法解释程序之比较分析给我国的借鉴 | 第47-50页 |
三、各国宪法解释方法之比较研究给我国的借鉴 | 第50-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