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生命权的基本理论 | 第10-19页 |
一、生命权的内涵 | 第10-12页 |
(一) 生命权概念 | 第10-11页 |
(二) 生命权和生存权的辨析 | 第11-12页 |
二、生命权的特征 | 第12-14页 |
(一) 生命权是“人”最普遍享有的权利 | 第12-13页 |
(二) 生命权在人权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 第13页 |
(三) 生命权具有相对性 | 第13页 |
(四) 生命权不可处分 | 第13-14页 |
(五) 生命权不可恢复 | 第14页 |
三、生命权的性质 | 第14-16页 |
(一) 生命权是一种自然权利 | 第14-15页 |
(二) 生命权是一种人格权利 | 第15页 |
(三) 生命权是一种宪法权利 | 第15页 |
(四) 生命权是目的性人权 | 第15-16页 |
四、生命权的内容 | 第16-19页 |
(一) 生命存续权 | 第16-17页 |
(二) 生命安全权 | 第17页 |
(三) 有限制的生命利益支配权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生命权宪法保护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 | 第19-26页 |
一、生命权宪法保护的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一) 生命权入宪是人本主义的要求 | 第19页 |
(二) 宪法生命权具有防御和对抗国家权力的功能 | 第19-21页 |
(三) 宪法为违宪审查提供根本的依据 | 第21-22页 |
二、生命权宪法保护的实践意义 | 第22-26页 |
(一) 生命权宪法保护,有助于提高人们对生命权的重视程度 | 第22-23页 |
(二) 生命权宪法保护,有助于完善我国生命权保护的法律体系 | 第23-24页 |
(三) 生命权宪法保护,有助于建构“充满人性的宪法文化” | 第24页 |
(四) 生命权宪法保护,有助于体现我国人权至上的价值取向 | 第24-26页 |
第三章 生命权宪法保护的现实情况 | 第26-35页 |
一、我国生命权宪法保护的现状分析 | 第26-31页 |
(一) 我国部门法有关生命权保护的规定 | 第26-28页 |
(二) 我国生命权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 | 第28-31页 |
二、生命权宪法保护的域外实践 | 第31-35页 |
(一) 生命权宪法保护成为世界发展总趋势 | 第31-32页 |
(二) 他国生命权宪法保护给我国的启示 | 第32-35页 |
第四章 我国生命权宪法保护的构想 | 第35-46页 |
一、以宪法修改的形式使生命权尽早入宪 | 第35-36页 |
(一) 生命权入宪无须行使制宪权 | 第35页 |
(二) 宪法解释的前提不充足 | 第35-36页 |
(三) 我国宪法惯例的内在要求 | 第36页 |
二、国家机关切实履行对生命权的保护义务 | 第36-41页 |
(一) 立法机关积极、审慎立法 | 第37-38页 |
(二) 行政机关严格执法 | 第38-40页 |
(三) 司法机关严格控制死刑的适用 | 第40-41页 |
三、完善生命权的宪法救济 | 第41-46页 |
(一) 建立宪法诉讼制度 | 第42-43页 |
(二) 完善违宪审查制度 | 第43-46页 |
结语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后记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