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水稻早稳后代的遗传变异分析以及水稻与玉米远缘杂交的初步研究

中文摘要第1-8页
英文摘要第8-10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0-24页
 引言第10页
 1 水稻早世代稳定现象的发展及表现特征第10-13页
   ·水稻早世代稳定现象的发现第10-11页
   ·水稻早世代稳定现象的表现特征第11-13页
 2 水稻早世代稳定机理的研究进展第13-20页
   ·水稻早世代稳定材料的最初来源第13-15页
   ·水稻早世代稳定遗传机理的推测第15-20页
     ·控制早代稳定的因子的存在第15-16页
     ·杂合性丧失促进早世代稳定基因型固定第16-18页
     ·体细胞染色体消除机制第18-19页
     ·体细胞类减数分裂第19页
     ·DNA片段杂交假说第19-20页
     ·RNA水平缓存进行的DNA修复水平上的假说第20页
 3 分子标记在水稻分子遗传学中的应用第20-22页
   ·分子标记的类型第20-22页
     ·基于DNA分子杂交技术的DNA标记第20-21页
     ·基于PCR为基础的分子标记第21页
     ·基于限制酶和PCR相结合的分子标记第21-22页
     ·基于单个核苷酸多态性的DNA标记第22页
   ·分子标记在水稻中的应用第22页
 4 研究背景、目的意义第22-24页
第二部分 水稻早稳后代的遗传变异分析第24-43页
 一 试验材料第24页
 二 实验方法第24-31页
  1 DNA提取方法第24页
  2 SSR标记第24-25页
  3 扩增产物回收、纯化第25页
  4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25-26页
  5 回收DNA的连接、转化第26-27页
  6 测序第27页
  7 AFLP实验程第27-31页
   ·AFLP的引物和接头(表1)由上海生能博采合成第27页
   ·DNA双酶切第27页
   ·接头复性第27-28页
   ·接头连接第28页
   ·预扩增PCR第28-29页
   ·选择性扩增PCR第29-30页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第30-31页
   ·银染第31页
 三 结果与分析第31-39页
  1 同源三倍体及常规二倍体杂交后代的SSR分析第31-33页
   ·同源三倍体(?)1与乐恢188杂交后代的SSR分析第31-33页
   ·同源三倍体(?)12与蜀恢368杂交后代的SSR分第33页
  2 对有差异的SSR分析进行克隆、测序第33-37页
  3 结合SSR分析和测序的结果对同源三倍体(?)1与乐恢188杂交后代进行分析第37页
  4 对同源三倍体(?)1与乐恢188杂交后代的AFLP分析第37-39页
 四 讨论第39-43页
  1 早世代稳定遗传现象的SSR标记分析第39-41页
  2 早世代稳定遗传现象的AFLP标记分析第41-42页
  3 后续研究设想第42-43页
第三部分 水稻玉米间远缘杂交的初步研究第43-47页
 一 试验材料第43页
 二 研究方法第43页
  1 不育系和玉米自交系杂交结实性鉴定第43页
  2 不育系和玉米自交系杂交受精过程及胚胎发育取材与观察第43页
 三 结果与分析第43-45页
  1 水稻不育系D62A与玉米自交系K1290授粉后精子进入胚囊的情况第43-44页
  2 受精及胚胎发育观察第44-45页
 四 讨论第45-47页
  水稻与玉米远缘杂交障碍分析第45-47页
第四部分 参考文献第47-52页
图版及图版说明第52-54页
致谢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四川小麦新品种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及1B/1R易位系遗传变异研究
下一篇:四川盆地及盆周山区部分玉米地方种质的育种潜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