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1 前言 | 第13-25页 |
·免疫荧光法研究历史 | 第13-14页 |
·免疫荧光法中固定的原理 | 第14-16页 |
·固定的目的和机制 | 第14-15页 |
·几种固定液的特点 | 第15-16页 |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 第16页 |
·卵母细胞的特殊性 | 第16-17页 |
·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的发育分期 | 第17-21页 |
·卵母细胞发育成熟 | 第17-18页 |
·GV期卵母细胞染色质结构变化与分期 | 第18-19页 |
·小鼠1-细胞胚胎的原核形态分期 | 第19-21页 |
·十种转录因子的背景信息 | 第21-23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3-2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5-31页 |
·试验材料 | 第25-27页 |
·试验动物 | 第25页 |
·试验药品及器材 | 第25-26页 |
·溶液的配制与吸卵针的制作 | 第26-27页 |
·试验方法 | 第27-29页 |
·GV期卵母细胞的收集 | 第27页 |
·MⅡ期卵母细胞的收集 | 第27-28页 |
·受精卵的收集 | 第28页 |
·卵母细胞和受精卵的培养 | 第28-29页 |
·免疫荧光法步骤 | 第29页 |
·试验设计 | 第29-3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1-40页 |
·四种方案处理后的十种转录因子免疫荧光染色结果统计 | 第31-32页 |
·四种方案处理后十种转录因子在卵母细胞内的精细分布模式 | 第32-36页 |
·四种方案处理后光镜下的卵母细胞和2-细胞期胚胎形态 | 第36-37页 |
·C方案处理后的PolⅡ荧光信号分布动态变化图 | 第37-40页 |
·PolⅡ在减数分裂卵母细胞中的亚细胞分布 | 第37页 |
·PolⅡ在早期胚胎中的亚细胞分布 | 第37-40页 |
4 讨论 | 第40-48页 |
·固定液成分与固定程序 | 第40-41页 |
·四种方案处理结果不同的原因分析 | 第41-43页 |
·试验操作中的改进点 | 第43-45页 |
·透明带的去留 | 第43页 |
·与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结合 | 第43-44页 |
·操作步骤的简化改进与试验体会 | 第44-45页 |
·PolⅡ与小鼠卵母细胞和胚胎的转录沉默 | 第45-48页 |
5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附录Ⅰ 四种方案处理后十种转录因子的荧光信号分布记录 | 第58-62页 |
附录Ⅱ 十种转录因子的荧光信号分布标准记录 | 第62-63页 |
附录Ⅲ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的情况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