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图表目录 | 第9-11页 |
缩略用语 | 第11-12页 |
第一部分 引言 | 第12-22页 |
·铜绿假单胞菌 | 第12页 |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机理 | 第12-15页 |
·铁的生物学意义及铜绿假单胞菌中铁的获取机制 | 第15-18页 |
·研究铁和低抑制浓度抗生素在全基因组水平上对基因调节的方法 | 第18-19页 |
·抗生素分类及低抑制浓度抗生素的作用 | 第19-22页 |
第二部分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22-39页 |
·实验材料 | 第22-24页 |
·菌株、质粒和生长条件 | 第22-23页 |
·培养基的配置 | 第23-24页 |
·试剂 | 第24页 |
·仪器 | 第24页 |
·实验方法 | 第24-39页 |
·质粒的小量提取 | 第24-26页 |
·细菌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6页 |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26-27页 |
·铜绿假单胞菌感受态细胞的快速制备方法 | 第27页 |
·电转化 | 第27页 |
·三亲株杂交试验 | 第27-28页 |
·质粒或DNA片段的酶切和连接 | 第28-29页 |
·随机启动子库的构建方法 | 第29-33页 |
·铁对随机启动子库的筛选方法 | 第33-34页 |
·DNA测序和序列分析 | 第34-35页 |
·测定不同种类抗生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制浓度 | 第35-37页 |
·测定低抑制浓度抗生素对铜绿假单胞菌随机启动子库中部分基因的调节 | 第37-38页 |
·谷胱甘肽突变体中铁反应基因在低铁和高铁条件下的表达变化 | 第38-39页 |
第三部分 结果 | 第39-57页 |
·铜绿假单胞菌随机启动子库的构建 | 第39-42页 |
·质粒pMS402的提取和酶切 | 第39-40页 |
·铜绿假单胞菌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40页 |
·铜绿假单胞菌基因组的部分酶切 | 第40页 |
·连接及建库具体过程 | 第40-42页 |
·用铁对随机启动子库的筛选 | 第42-43页 |
·对筛选获得的铁感应基因进行测序及分析 | 第43-47页 |
·铜绿假单胞菌对不同种类抗生素抑制浓度的测定 | 第47-50页 |
·测定低抑制浓度抗生素对铜绿假单胞菌基因的调节 | 第50-51页 |
·对筛选获得的抗生素感应基因进行测序及分析 | 第51-54页 |
·筛选出的铁感应基因在谷胱甘肽突变株中的表达变化 | 第54-56页 |
·基因整合实验进展 | 第56-57页 |
第四部分 讨论 | 第57-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鸣谢 | 第66-67页 |
附录 | 第6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