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棉论文

棉属21个种基于原位杂交的核型分析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4页
   ·棉花的多倍体起源第16-19页
     ·对棉花倍性水平的认识第16页
     ·多倍化过的二倍体棉种第16-17页
     ·四倍体棉种的供体种第17-19页
   ·棉花从分子作图到 FISH 作图第19页
   ·FISH 研究的新进展与揭示的新问题第19-20页
   ·棉花的细胞学图谱第20-21页
   ·45S rDNA 重复序列研究第21-23页
     ·45S rDNA 的结构第21-22页
     ·45S rDNA 在植物进化中应用第22页
     ·棉花中45S rDNA 位点研究第22-23页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第23-24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4-31页
   ·实验材料第24页
   ·试验方法第24-29页
     ·DNA 提取第24-27页
     ·染色体制片第27页
     ·探针的制备第27页
     ·原位杂交流程第27-29页
   ·基于原位杂交的核型计算方法第29-30页
   ·核型重合率及其计算方法第30-31页
第三章 21 个棉种的原位杂交结果及其核型第31-63页
   ·二倍体棉种第31-45页
     ·A 基因组3 个棉种第31-33页
     ·B 基因组2 个棉种第33-35页
     ·C 基因组3 个棉种第35-38页
     ·D 基因组6 个棉种第38-42页
     ·其它3 个基因组代表种第42-45页
   ·四倍体棉种第45-63页
     ·陆地棉第45-47页
     ·海岛棉第47-48页
     ·黄褐棉第48-49页
     ·达尔文氏棉第49-50页
     ·四倍体基因组的综合核型参数第50-63页
第四章 基于原位杂交的核型分析第63-78页
   ·基于核型主要参数的综合比较第63-68页
     ·染色体类型及其臂比值第63-64页
     ·随体或NOR 定位比较第64-65页
     ·平均臂比、染色体长度比及核型类型的比较第65-66页
     ·基于rDNA-FISH 的核型分析第66-68页
   ·基于核型重合率为主的比较第68-78页
     ·总体特征第68-70页
     ·四倍体棉种之间的重合率分析第70页
     ·二倍体7 个基因组之间的重合率分析第70-72页
     ·二倍体部分基因组内的重合率分析第72-74页
     ·二倍体17 个棉种的重合率分析第74-75页
     ·二倍体7 个基因组与四倍体棉种的重合率分析第75-76页
     ·二倍体A 和D 基因组与四倍体棉种的重合率分析第76-78页
第五章 讨论第78-87页
   ·几个棉种的分类第78-79页
     ·阿非利加棉的分类地位第78-79页
     ·澳洲3 个棉种的基因组归类第79页
   ·四倍体棉种的起源和进化第79-83页
     ·四倍体棉种的进化途径第79-80页
     ·四倍体棉种A 亚组的供体第80-81页
     ·四倍体棉种D 亚组的供体第81-83页
   ·棉属45S rDNA 位点的进化第83页
   ·关于二倍体棉种进化的研究第83-85页
   ·关于试验方法的讨论第85-86页
   ·四倍体棉种A、D 亚组染色体的区分第86-87页
第六章 全文结论第87-89页
参考文献第89-98页
致谢第98-99页
作者简介第99-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麦骨干亲本碧蚂4号的遗传效应分析
下一篇:钾素提高玉米(Zea mays L.)茎腐病抗性的营养与分子生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