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9页 |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茎腐病的生物学特性 | 第14-17页 |
·茎腐病概述 | 第14-15页 |
·病原菌种类 | 第15页 |
·发病症状 | 第15页 |
·发病规律及条件 | 第15页 |
·致病机理 | 第15-16页 |
·玉米茎腐病的防治 | 第16-17页 |
·钾的植物生理作用 | 第17-18页 |
·钾在植物中的生理效应 | 第17页 |
·钾与植物病害 | 第17-18页 |
·钾可能的抗病机制 | 第18-25页 |
·酚代谢在抗病反应中的作用及钾对酚代谢的调控 | 第18-21页 |
·糖代谢在抗病反应中的作用及钾对糖代谢的调控 | 第21-24页 |
·细胞结构在抗病中的作用及钾对细胞结构的影响 | 第24-25页 |
·钾防治病害的应用前景 | 第25-26页 |
·本文研究契机及技术路线 | 第26-29页 |
·研究契机 | 第26-28页 |
·技术路线 | 第28-29页 |
第二章 钾素对玉米产量和发病率的影响 | 第29-44页 |
·引言 | 第2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9-31页 |
·试验地概况(2006、2007) | 第29-30页 |
·田间试验安排 | 第30页 |
·发病率的调查方法 | 第30页 |
·植株干物质重量及氮、磷、钾含量测定 | 第30页 |
·数据分析及相关运算 | 第30-3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1-41页 |
·钾素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 第31页 |
·钾素对玉米茎腐病发病率的影响 | 第31-32页 |
·钾素对玉米全生育期干物质及NPK 积累的影响(2007) | 第32-34页 |
·钾素对玉米生育后期干物质积累和转运的影响(2006) | 第34-37页 |
·钾素对玉米生育后期氮磷钾养分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 第37-40页 |
·钾含量与茎腐病发病率的相关关系 | 第40-41页 |
·讨论 | 第41-43页 |
·干物质分配、转运与积累 | 第41-42页 |
·氮磷钾养分积累与转运 | 第42-43页 |
·小结 | 第43-44页 |
第三章 钾素对玉米酚代谢的影响及其与茎腐病抗性的关系 | 第44-66页 |
·引言 | 第4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4-52页 |
·田间试验 | 第44-45页 |
·砂培试验 | 第45-47页 |
·pal、pod 和ppo 基因克隆与表达研究方法 | 第47-51页 |
·PAL、POD 和 PPO 酶活性的测定方法 | 第51-52页 |
·茎髓总酚含量的测定 | 第52页 |
·茎髓木质素含量的测定 | 第52页 |
·钾素含量的测定 | 第5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2-62页 |
·钾素对玉米生育后期茎秆和根系中酚含量的影响(田间试验) | 第52页 |
·钾素和诱导接菌对地上第二节茎髓酚代谢的影响(田间试验) | 第52-56页 |
·钾素和诱导接菌对幼根酚代谢的影响(砂培试验) | 第56-61页 |
·钾素和诱导接菌对根系分泌物中酚酸含量的影响(砂培试验) | 第61-62页 |
·讨论 | 第62-65页 |
·对受侵染组织钾素含量的影响 | 第62页 |
·对受侵染组织酚和木质素含量的影响 | 第62页 |
·对受侵染组织PAL 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62-63页 |
·对受侵染组织POD 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63-64页 |
·对受侵染组织PPO 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64页 |
·对根系分泌物中酚酸含量的影响 | 第64-65页 |
·小结 | 第65-66页 |
第四章 钾素对玉米糖代谢的影响及其与茎腐病抗性的关系 | 第66-78页 |
·引言 | 第6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6-69页 |
·田间试验(同2.2.1) | 第66页 |
·砂培试验 | 第66页 |
·sps、ss 基因克隆与表达研究方法 | 第66-68页 |
·测定方法 | 第68-6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9-75页 |
·钾素对玉米不同器官糖含量及糖在各器官中分配比例的影响(田间试验 | 第69页 |
·玉米不同器官间糖含量的相关性分析(田间试验) | 第69-70页 |
·玉米茎腐病发病率与各生育期不同器官糖含量的相关性分析(田间试验 | 第70页 |
·钾素对玉米幼苗生长和糖含量的影响(砂培试验) | 第70-73页 |
·钾素对SPS、SS 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砂培试验) | 第73-75页 |
·讨论 | 第75-77页 |
·钾素对玉米各器官糖含量的影响及其与茎腐病的关系 | 第75-76页 |
·钾素对接菌后玉米幼根糖含量变化的影响及其与抗病的关系 | 第76页 |
·钾素对接菌后玉米幼根SPS 和SS 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76-77页 |
·小结 | 第77-78页 |
第五章 钾素对茎髓和幼根超微结构的影响及其与茎腐病抗性的关系 | 第78-84页 |
·引言 | 第7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8页 |
·透射电镜 | 第78页 |
·扫描电镜 | 第7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78-82页 |
·钾素对玉米茎髓超微结构的影响(田间试验) | 第78-80页 |
·钾素和诱导接菌对玉米根尖超微结构的影响(砂培试验) | 第80-82页 |
·讨论 | 第82-83页 |
·对玉米茎髓超微结构的影响 | 第82页 |
·对玉米根尖超微结构的影响 | 第82-83页 |
·小结 | 第83-84页 |
第六章 全文结论、创新点及研究展望 | 第84-87页 |
·全文结论 | 第84-85页 |
·创新点 | 第85-86页 |
·研究展望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103页 |
致谢 | 第103-104页 |
作者简介 | 第104-105页 |